第642章 宦修派的崛起(第3/4頁)

就說王期這堂堂禮部侍郎,持強淩弱吃“霸王餐”,不但損害了當事人的權益,還損害了朝廷的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難道沒有罪過?這是失貞叛道。

就是對方告他強殲,他也沒話說。

你不給錢,那女子當然不願意,她只是在權勢欺壓下不得不屈服。一次兩次還證明不了什麽,可要是多次,還逼得對方舉報,那就是實打實的違背女子意願。要是頂格處理,定為“強殲”也不冤枉。

只是崔秀寧不願意頂格處理罷了。攝政皇後,還是“寬厚仁慈”的。

崔秀寧很清楚,煙媚為何有膽量舉報位高權重的禮部侍郎,這當然背後有辛苦的支持。那麽辛苦為何對要對王期下手呢?

也很好理解。

因為王期是朝中保守派要員,而且一直致力於廢黜司婦寺,最起碼也要將司婦寺變成一個擺設衙門。

在王期看來,朝廷應該把朝中僅有的幾個女子官員全部罷黜,讓她們不要再拋頭露面。

甚至,王期對學堂招收女生也難以接受,打算攛掇保守派官員,奏請取消女子的學堂教育。

這當然嚴重損害了司婦寺的利益,辛苦這樣的人,怎麽可能不懷恨在心?

她的手段也沒有王期那麽“冠冕堂皇”,而是利用一個煙花女子舉報王期,搞臭對方。

幹脆利落的除掉了政敵,還讓所有人沒話說。

這種手段當然有失光明磊落。但崔秀寧完全沒有怪罪辛苦的意思。

古今中外,朝廷中的鬥爭是絕對不可能根除的。區別只是,這種鬥爭是何種形式的鬥爭,烈度有多大,是不是良性的。

黨爭是最壞的,往往不論是非,只論立場。而部門之爭,卻是利大於弊。作為統治者,李洛和崔秀寧很樂於看到各部門相互爭鬥,只要鬥而不破,那就是好事。

將部門之權,變專管為主管,雖然會造成一些職權重疊,但根本目的是相互監督,為了吏治,不是為了鞏固皇權。

當然,任何舉報,都要經過有司調查,舉報信還要專門備份。倘若是誣告,那麽告密者也會付出慘重代價。

可以說,大唐的官是既好做又難做。

說好做,是待遇優厚,重實幹而輕應酬,也不用溜須拍馬。說難做,是道無處不在,約束言行舉止,不知道有多少眼睛盯著。

就算對上級太過恭敬,說一些漂亮話,也有可能被衛道士扣上阿諛奉承的帽子。

要是對下級動不動發脾氣,也有可能被衛道士扣上跋扈專橫的帽子。

給某人安排幾次不好的差事,就可能被扣上打擊報復穿小鞋的帽子。

一把手以權謀私,二把手就準備舉報,取而代之了。

舉報,成了升官的捷徑,名利雙收。

甚至,還有一把手策劃假貪汙,引副手上鉤誣告的。但是因為他無法洗清假貪汙的目的,最後副手並沒有成為誣告,他反而因為故意陷害而被革職。

舉報者當然不傻。

所以官場當中的氛圍,越來越沒有官場的人情味了,最好是不卑不亢的做人,老老實實做事,越是公心,反而越是舒坦。

私心雜念越多,也就越是痛苦。

很快,大唐官員們就總結出來一個規律:越是德操好的人,就越不容易犯錯,越容易升官,也活的更瀟灑,因為心境通達,公心便是私心。

於是,官場中出現了宦修。

宦修發源於南京臨安,如今影響力越來越大,有漸成道家一派的趨勢,和如今已經成為道家一派的武道派,隱隱有分庭抗禮之勢。

所謂宦修,就是秉持公心身體力行的修持官道,從而感應天地神靈,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成為一代良臣,就是官道有成,甚至官道大成,生前後世得享天朝氣運。

那什麽是官道呢?

就是忠、公、廉、仁、能、明、勤、誠、謹,共九字,俗稱“九字官訣”。

身體力行,言行如一的修持“九字官訣”,就是宦修了,也就是宦海修道。

宦修派尊諸葛亮為“大成賢良”,以諸葛孔明為教主,開大唐天道教宦修一派。在身份認知上,宦修派認為自己屬於不在道廟的道士。

而且,這個派別的崛起,並不是李洛和崔秀寧推動的,完全就是自然而然的產生。只是兩人樂見其成,沒有幹涉罷了。

宦修派以“九字官訣”為真言,以李洛《洪武政要·輯錄》、《大道論》,以及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心書》、《前出師表》、《後出師表》、《戒子書》、《戒外甥書》這諸葛六書為經典。

還將宦海修道的成就,分為初成,小成,大成三大境界。

宦修的方法是身體力行,實幹為主,心修為輔。既通過在做官生涯中的行動,以及靜心明志的思考,來達到修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