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天皇進宮打秋風(第3/4頁)

崔秀寧也有些得意,“可不是麽?瀛州百姓漢化很快,幾乎全部成為天道信士,快和漢人沒有分別了。除了瀛州,交州的漢化更快。現在的交州(安南)人,已經與漢人無異。”

“那當然。”李洛毫一副理所當然的神色,“交州本就是華夏一部分,被中原王朝統治千年,才獨立多少年?他們本就是漢人後裔。”

崔秀寧道:“高麗的漢化也很快,要不了幾年,和漢人也沒啥分別了。本地州郡,漢化最慢的,是緬州和象州。這兩州要全面完成漢化,起碼還要二十年。不過,兩州百姓,對大唐還是很認可。”

李洛點頭,“這符合我的預期。緬州和象州,二十年內完全漢化就成。至於南陽都護府、恒北都護府、呂馬羅三州,本就算殖民地,多久漢化我不在乎。”

崔秀寧也認同,“這些地方,漢化太快反而不是好事,和本土要有分別,還要防止技術擴散。”

按照李洛的設定,這些地方什麽時候完成漢化,才有資格成為本土,百姓才有資格成為正式國民。不然,永遠是二等人三等人甚至四等人。

大唐必須要分層次治理,內外有別,尊華輕夷,才能避免內卷。大唐需要殖民地的輸血,造就史無前例的大盛世,令華夏底蘊提升一個大台階。

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從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是單純靠和平力量真正崛起的。如果有,那就不算真正的崛起,不算真正的強大。

後世有一群人被西方忽悠殘了,一方面鼓吹什麽種族平等,一方面對西方令人發指的種族罪行閉口不談……寇可往,我不可往。

森林當中,最喜歡談種族平等的是食草動物,因為不想被吃掉。可問題是,種族平等了,虎狼吃什麽呢?這不是強人所難麽?

大唐要當虎狼,不要做食草動物,那就不能一視同仁。

說起來,日國、安南、高麗等國還真是天大的運氣,就是因為同屬儒家文明圈,竟然成為大唐本土,國民直接歸化為唐民。

相反,恒北的天竺人,還有南洋島國人,就只能成為二等人三等人。

崔秀寧問:“你打算怎麽安置龜山父子?”

李洛不假思索的說:“忽必烈封了他東瀛郡公。我當然不能比忽必烈小氣。就封為平安郡公吧。”

如今歸唐的亡國之君,已經有七個之多。所封爵位最高的,是趙顯的衛國王,其次是安南陳益稷的靜海公。

衛國王自然不必說,乃是世襲罔替的異性諸侯王。而靜海公和東順侯等人,都不帶開國二字,也就不是世襲罔替,而是遞減襲封的爵位。

大唐爵位,分為親王、郡王、國公、郡公、縣侯、鄉侯、一二等伯、一二等子、一二等男、龍禁慰、雲騎尉,共十四等。

徐山(龜山)的這個郡公,雖然不是世襲罔替,可只要不犯事,最少也能延續百余年富貴了。

……

除夕夜,大唐皇室在宮中開家宴。家宴比較簡單,沒有什麽繁文縟節。因為皇室人丁單薄,除了李洛一家子,長公主李沅和駙馬一家按例來參加除夕家宴。

宮中張燈結彩,處處華燈初上,大小宮門還都貼上了皇帝禦筆對聯,襯映著飄灑的雪花,顯得祥瑞而喜慶。

舉辦家宴的福瑞殿內,只有區區百人。除了十幾個參宴的皇家成員,就只有甄良秀和康西等幾十個宮人宦官,以及一班樂師。

十幾人每人一案,昭穆有序的排坐。由於是家宴,主要敘家禮,所以太上皇顏鐸坐在最上首,右邊是李洛,左邊是崔秀寧。

李洛之右,是太子李征。崔秀寧之左,是長公主李沅,再是駙馬楊漢明。

參加家宴的後輩,除了七個皇子皇女,還有楊漢明的一對兒女。

赫赫大唐天朝的皇室家宴,祖孫三代只有區區十四人參加,當真是“寒酸”。

但是,席間還是其樂融融,氣氛熱鬧。就是老態龍鐘的太上皇,也很是高興。眾人一邊吃酒,一邊很隨意的閑聊。

“這叫辣椒?當真辣的夠滋味啊。”顏鐸吃著面前的小火鍋,覺得這放了辣椒的羊肉火鍋,當真是從未吃過的美食。

皇室除夕家宴吃辣火鍋,聽起來普通的過分,其實卻很奢侈。

因為,辣椒此時絕對是稀罕之物,唐宮最先享受。

倒不是太少,而是要留著繼續育種。

“都說人生百態,酸甜苦辣。今日才能真正嘗到辣中至味,竟比老姜辣的多。”楊漢明也用手帕擦擦額頭辣出的汗,對李洛拱拱手,“皇兄,這辣椒到時普及天下,民間菜譜,都要為之大變了。”

李洛笑道:“這辣椒算什麽?今晚還有土豆,紅薯,南瓜,都是好東西,也是真正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