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大唐天子和蒙古可汗,都很難搞(第3/4頁)

皇後說,倒是沒問題。

“忽必烈大叔拿不到錢,會不會自己退出河朔?”崔秀寧問。

李洛苦笑:“這老家夥,真是難搞。他是不會真的硬打的,他舍不得損耗蒙古騎兵。再說,此時他的確想遷都了。”

“假打?虛張聲勢?用漢軍和色目兵象征性的打一打?”崔秀寧不太相信,“我覺得他可能會最後來一次狠的。不然,他下不了台。”

李洛站起來,呆呆想了半天,覺得忽必烈這招贖回河朔的伎倆之後,還有一招。

這一招,應該才是真正的殺招。

或者說,是個很大的麻煩。

忽必烈是個很狡詐的人,這點李洛很早就清楚。他的這招陽謀,沒有這麽簡單。

到底是什麽呢?

“你是不是在想,忽必烈還會有其他手段?或者這贖回河朔只是個吸引我們注意的煙霧彈?”崔秀寧皺眉。

李洛摸著下巴,沉吟著說:“我的確是這麽想的。但我想不出來,他那一刀藏在哪,到底有沒有那一刀。”

“本來,我覺得是屠殺河朔百姓,制造一個超級爛攤子。但以我對忽必烈的了解,他還沒有那麽喪心病狂,此人要臉,還幹不出這種事。他也不會沒有理智。”

“但除此之外,我一時想不起他還會制造什麽麻煩。”

崔秀寧點點頭,“我暫時也沒有頭緒。但我和你一樣,覺得忽必烈大叔不會這麽好打發。現在,只能命令特察局嚴密關注北方的一舉一動,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麽異常。”

李洛想了想,“把這件事告訴義父。他和忽必烈是同齡,經歷的事情也多,看看義父能不能想到一點頭緒。”

兩人去了顏鐸住的大安宮,發現小太子李征,正在聽顏鐸說戰場上的事。

“……那一戰,大父敗得很慘,數萬兵馬潰散。大父敗在哪裏,你聽明白了麽?”顏鐸老態龍鐘的坐在燈下問道。

李征回答:“孫兒聽明白了,是敗在將士沒有糧草,羽箭補給也跟不上。寄希望搶奪敵人的補給,但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大父的兵馬窮。”

顏鐸又問:“那你得出什麽分教呢?”

李征稍加思索道:“要麽有錢糧,要麽能保證搶到敵人的錢糧。否則,就絕對不要輕易打仗。”

說完,就對進來的父母行禮,“兒臣見過父皇母後。”

小兩口也向顏鐸問安。

顏鐸道:“皇帝此來,可有要事商議?”

“正是有所疑,想請父親參詳一番。”李洛將自己的疑慮說了一遍。

顏鐸聽完,在燈光下思索了一會兒,緩緩說道:“忽必烈老了,行將就木,他西勝東敗,說起來打平了,但卻虧了身後令名,因為他丟了漢地。”

“所以,他如今最關心的,還是身後之名。河北河東,他知道守不住,也無心再守。可是,他必須要守住甘涼,掐住大唐西進的通道。不然,他的功績就真的很難看了。”

“老夫以為,無論忽必烈怎麽做,他的考慮已經不是在河朔,而是在甘涼。贖回河朔之事,他自己絕對不會抱太大希望。但他絕對不會這麽輕易放棄河朔,他可能會借河朔之事,隱藏在甘涼的殺招。”

“究竟他會怎麽做,老夫也想不到。你多注意甘涼,總歸是沒錯。”

顏鐸的話,給了李洛一些提醒。

“父親認為,忽必烈是想聲東擊西,從甘涼對雍州用兵?”李洛問道,前一次元軍大規模攻擊雍州,已經用過這招了啊。

顏鐸眯著眼睛,“多半不是對雍州用兵。可甘涼一帶,絕對不能大意。忽必烈的後手,很可能就在甘涼。”

顏鐸一邊說一邊畫了一幅簡圖,“你們看,甘涼不但扼守西北要津,還西連西域,北連大漠。元軍只要牢牢占據甘涼,不但能阻止大唐西進收復西域,還能作為大漠的根據之地,為草原騎兵提供補給,效仿匈奴不斷叩邊。如此一來,元軍打大唐事半功倍,可大唐要打元軍,就事倍功半。”

李洛一看,可不是麽?忽必烈如果這麽幹,就是一個加強版的匈奴啊。

明是河朔,暗在甘涼。忽必烈這是要在死前,為蒙元拿到將來唐元爭霸的戰略位置,掌控主動權?

真是這樣的話,那他考慮的已經不是一時勝敗,而是為其後世謀了。

“當然,這都是老夫的猜測,甘涼到底有沒有厲害的後手,眼下不能肯定。其他方面,也不能疏忽。”顏鐸也不敢肯定。

幾人商量半天,也不敢斷定忽必烈的後手是什麽,只是猜測可能是甘涼方向。

只能斷定一點,那就是忽必烈一定會最大化的利用退出河朔的機會,他不可能這麽放棄河朔,絕對會另作文章。

大唐必須要付出不小代價,才能真正恢復中原。不能抱著輕松僥幸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