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大唐天子和蒙古可汗,都很難搞(第2/4頁)

崔秀寧沒那麽樂觀,“沒那麽容易,光是一條黃河,就讓人頭疼。這兩年,關中和陜北地方官種了多少樹?幾百萬棵!還在各處河堤種草十幾萬畝。環境治理是系統性的大工程,還要長期不懈的抓。”

唐主很豪氣的說:“現在才剛剛惡化,比後世好治理多了。朝廷環保衙門不是擺設,只要用對人,開對方子,每年幾十萬的專款用到位,我們就有千百年的綠水青山,造福萬世。”

“還有糧食產量。”崔秀寧一邊理著散亂的雲鬢一邊說,“玉米土豆紅薯這些東西,今年培育的種子差不多了。明年,就可以各試種一千畝。我們很快就有辣椒吃了,還有酸酸甜甜的西紅柿,我最愛的。”

李洛很關心這個問題,“三年之內,能不能全國推廣?”

崔秀寧搖頭:“不能。這幾年主要都是育種,起碼要五年育種時間。五年之後,才有大規模推廣的種子。”

說到這裏,崔心寧忽然想到一件事,“提起這茬,我們可別忘了橡膠樹和金雞納樹。這兩樣東西,一定要得到。”

李洛問:“那些帶回來的印第安女人,都學會漢語了嗎?”

崔秀寧道:“漢語她們是學會了一些,能簡單交流幾句。她們倒是知道有種樹,樹皮破了會流出白色的汁液,應該就是橡膠樹。可金雞納樹,她們都不知道。不過,她們知道有種樹能讓人昏迷,應該是古柯樹。”

李洛露出笑容,“好。能知道橡膠樹和古柯樹就不錯了。至於金雞納樹,大不了把不同的樹苗都帶點回來,慢慢實驗。”

“過段時間,就再派人出海。把這三種樹找回來。”

兩人一會兒說正事,一會兒不正經,不知不覺到了晚上。

上燈的時候,李織進宮送來一份情報。

“陛下,娘娘,大都急件,元廷派出使者了。中書左丞不忽木出使。”

兩人拿起情報一看,不由有些愕然。

忽必烈大叔,不講武德啊。

原來,忽必烈竟然派出使者,和大唐談判,議題是“送還河朔”。

所謂送還河朔,當然是有條件的。元廷怎麽會那麽好心?

這條件就是:送元廷錢糧五千萬!

可以是金銀,可以是糧食和食鹽,可以是其他物資,只要折價五千萬貫銅錢就行。

五千萬!

尼瑪,真敢要啊,如此獅子大張口,這是拿李洛當冤大頭了?

當然是漫天要價,等著李洛就地還錢。

“陛下,娘娘,元使不忽木兩天後就會過黃河了。請旨,特察局該怎麽做?”李織問道。

李洛和崔秀寧不由都思索起來。

很明顯,忽必烈大張旗鼓,堂堂正正的派出使者“談判”,用的是陽謀。

倘若李洛答應花錢贖回華夏故土,那就是冤大頭,就是花錢買和平的大宋。

而忽必烈就可以拿到巨額錢財,將河朔這越來越燙手、越來越難守的土地扔出去,還有了台階下,還能趁勢遷都西方,裏子面子都有了。

倘若李洛不願意花錢贖,那麽就必須再次北伐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死很多人。

那麽,是不是大唐天子寧願犧牲將士百姓性命,也不想花錢呢?把數以萬計的將士生死,看的比錢糧更重要?

然後蒙元一造勢,對唐廷和李洛的名聲就很不利。

但沒想多久,李洛和崔秀寧就有了辦法。

“傳令各地分局和官府,讓他們宣傳,就說元廷要欺騙大唐,說讓大唐花錢贖回河朔,但拿到錢也不會交還河朔。最後,還是要打。還有……”李洛說到這裏,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給了崔秀寧一個隱晦的眼神。

有些話,天子不好說。因為天子的身份太過於神聖。

這個隱晦的眼神一般人是決計無法察覺的,可崔秀寧卻明白了。

於是,皇後的神色立刻嚴肅起來。“李織,國庫裏已經快沒錢了。大唐若要贖回河朔,就必須增加賦稅,拿百姓的民脂民膏去討好韃子。你懂了麽?”

什麽?大唐沒錢了?怎麽可能?大唐起碼現在,還是很有錢的。雖然大唐一直在打仗,可也一直在發財啊。

李織一愣,但冰雪聰明的她立刻就明白了。

老師說沒錢,那就是沒錢。即便這不是事實,可也是“事實”。

“是,弟子明白了。國庫無錢,要贖回河朔當然只要增加賦稅,增加百姓負擔。陛下不願意橫征暴斂,當然只能繼續北伐,靠武力拿回河朔。學生這就回去,和她們擬定一個宣傳方案。”

李織說道。

“好,你去辦吧。”崔秀寧贊許的點點頭。

等到李織退下,李洛忍不住笑出來。

天子,當然不能睜眼說瞎話。發了那麽多戰爭財,國庫裏還有那麽多錢糧,怎麽能說已經沒錢呢?皇帝的話,要有威信,要“堂堂正正”。起碼表面上應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