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西入大梁,為民請命!(第3/4頁)

馬車之上,一杆繡著篆書“孔”字的旗幟,在秋風中飄揚。

沿途的百姓,哪怕是粗通文字之人,也知道這馬車中的主人極有來頭,屬於高高在上的大人物。

沒錯,就算已經到了豫州地界,也沒有人不知道魯地的曲阜孔氏。

那可是榮耀了一千多年的豪門貴族。

如果非要在華夏找出天下第一世家,那只能是孔氏。

孔聖人的後裔!

此時,車中正有兩個老者,都是年過六旬,氣度儼然高古。雖然都是身穿葛衣,頭戴木簪,可渾身上下都透著難以掩飾的雍容華貴氣息,完全沒有一絲寒酸之色。

車中之人當然不是衍聖公孔洙,而是“孔庭族長”孔治和“孔庭族舉”孔澤。

“孔庭族長”和“孔庭族舉”(副族長),都是由衍聖公推舉、朝廷敕封的命官。自宋徽宗設立以來,這兩個官職已經世襲了近兩百年,屬於衍聖公的屬官,負責輔佐衍聖公管理家政族規,其實就是孔府家宰。

衍聖公之下是孔庭族長,孔庭族長之下是孔庭族舉。族舉之下是六廳,相當於六部。六廳之下還有辦事官。

而且孔府的封地曲阜,縣令也是孔府擔任。除了歷代賞賜的大量土地莊園,還有祭田、學田、廟基地、孔林地,而且全部免稅。

不光如此,孔府還擁有成千上萬的戶口屬民,自編戶冊。還對屬民有行政司法征稅大權。可以說,孔府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封國。無封國之名,可位在封國之上。

明清兩朝甚至發展到,衍聖公之尊榮富貴,更在親王之上,僅次於明清皇帝的現象。到了清代,孔府擁有土地一百三十萬畝,富甲天下。而且衍聖公還是除了滿清皇帝之外,唯一能行走宮中禦道的人。

雖然現在還不是明清,可孔府的勢力已經很大了。從孔治出行,能大搖大擺的帶著鐵甲武士護衛,就可見一斑。那可不是私兵,那是朝廷都承認的“欽設陵廟守衛”,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漢桓帝元嘉三年就設立了。

孔治作為孔庭族長,真可謂位高權重,跺跺腳齊魯就要抖三抖。

孔治就是當年向蒙元舉報衍聖公孔湞“非孔氏子”,導致最後孔湞被廢,而他自己也沒有撈到爵位,使得衍聖公爵位中斷四十年的男人。

但是,雖然孔治扳倒孔湞後沒有得到爵位,卻撈到了“孔庭族長”,掌管孔府長達三十余年,無衍聖公之名,而有衍聖公之實。

而孔洙雖然是當代衍聖公,可因為出身南孔,只是有名無實而已。

歷史上,再過六年之後,年近七十的孔治,終於得到了姍姍來遲的衍聖公爵位。

馬車內,孔治一邊隨著馬車蕩漾著身子,一邊憂心忡忡地說道:“孔洙本是南孔之人,因為當年讓爵,討了忽必烈歡喜,這才又繼承了爵位。可是他倒好,得罪了趙顯和李唐,被下獄了。我北孔,這次一定要撇開幹系。”

孔庭族舉(副族長)孔澤道:“撇清幹系還不夠,總要拿回衍聖公爵位才成。只是那李洛,全無斯文之舉,行事乖張狠戾,尚不如胡人,怕是不好相與。”

孔治冷笑:“他無非認為孔氏向夷狄屈服,壞了華夷之防,還搞出什麽漢奸的罪名。哼,倘若孔氏不能以柔克剛,安能存留至今?孔門要是當年就沒了,苻堅和拓跋宏會行漢法,尊聖人?中原世族還能存在?楊堅能從鮮卑手裏拿回天下麽?”

“遠的不說,就說不遠。大金當年要是不尊聖人,能有漢法昌盛麽?忽必烈要是滅了我孔家,這天下讀書人會是什麽下場?為何這些唐主看不到,偏偏揪著一些無可奈何之事做文章?當真沒有皇帝的氣量。他要是亂來,怕是也沒有坐穩天下的福分。”

這些恬不知恥,貪天之功的話,孔治說起來毫不羞愧,完全就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他不認為,唐主李洛真能把孔府如何。

李洛要是還認自己是漢人天子,那就必須要繼封衍聖公,就必須要尊重曲阜孔氏。

他這次去見李洛,一方面是洗清孔府,為孔府辯解,同時也是想要得到衍聖公爵位。

馬車來到曹州城外,面前的十字路口,竟然停了很多有私兵護衛的馬車,似乎在等候孔府的人。

每輛馬車,都有旗幟,上面寫著顏、孟、端木、冉、曾、仲、顓孫、言、蔔、閔,總共十個姓,卻是十二輛馬車。

原來,正是號稱十姓十二家的聖賢世族!

他們,是顏回(子淵)、孟子、端木賜(子貢)、冉雍(仲弓)、冉耕(伯牛)、冉求(子有)、曾參、仲由(子路)、顓孫師(子張)、言偃(子遊)、蔔商(子夏)、閔損(子騫)的後裔。

“拜見老師!”十二人看到孔府馬車,一起下車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