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西入大梁,為民請命!(第2/4頁)

七十八名士子慟哭失聲,猶如杜鵑泣血般的上陳。還有更多的士子趕來,跪地不起。其中不少,還是出生金朝的老人。

唐主李洛得到稟報,看到士子們聯名簽名的血書,久久不語。

韋素和羅徽等隨駕文臣,都是一臉緊張的看著天子。就是新封的衛國王趙顯,也很是緊張。

很明顯,不光是文臣,就是部分將領,都希望皇帝赦免孔洙死罪。

為何?

因為無論儒家孔教有多少不是,可畢竟一千多年來是華夏國教。華夏文教,很大程度上來說,這一千多就是儒家教化。

這一千多年的璀璨文治,事實上也的確是在儒家主導下生發出來的。

事實上,華夏本身,根本與儒家密不可分。儒家倡導的倫理綱常,也的確推行了千百年。

儒家徹底廢了,華夏還是華夏麽?

陛下雖然納儒為道,可也沒有廢除儒家。那根本不可能。除非,陛下做的不是華夏的天子。

李洛也暗自嘆息。

事實上他比臣子們更明白,看的更清楚。

殺了孔洙,就是告訴天下人,衍聖公一點也不超然,犯了罪,還是要和普通人一樣受死。

既然如此,那孔子,也不算什麽。

儒家的那套綱常倫理,是不是也不算什麽?

這對長久以來的倫理信仰,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這個時代的百姓,不懂那麽多大道理,他們的邏輯還很樸素,他們不會那麽理性的將衍聖公和儒教區分開來。在他們看來,衍聖公代表的,就是孔子,就是儒家。

這是事實。

衍聖公犯罪,和百姓一樣被斬殺。這在古代華夏絕對不是公正,而是在破壞規矩。因為就是百姓自己,也認為衍聖公應該和他們不同,應該和他們不平等。

畢竟孔洙的罪行並沒有到人神共憤,禽獸不如的地步,就這麽以酷刑處死,固然起到了以儆效尤,警世後人的作用,可卻動搖了穩固天下的傳統認知。

弊大於利。

作為皇帝,李洛當然不得不權衡。為何很多時候上位者要接受民意?不是被迫,而是權衡利弊的結果。

就是在後世現代,特殊地位的人犯罪,有幾個國家會真正和普通人一樣審判?就算和普通人一樣審判,又有幾個真的和普通犯人一樣對待?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句適用古代千百年的法則,難道僅僅是為了特權?有那麽簡單麽?

之前,李洛認為是為了特權。可是當了多年的統治者之後他才明白,這與其說是為了特權,不如說是為了秩序。

只要社會的階級性還存在,這種等級就會存在,哪怕明文不存在於法律,也會長久存在於現實。這是規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決定生產關系。在生產落後的古代搞平等關系,那不光是給自己掘墓,也是給天下人掘墓,是給這個大一統帝國掘墓。

這麽幹,違反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原理,結果是不可承受的。

皇權必須要保持神聖不可侵犯,綱常倫理必須約束人心,黎民百姓必須有所敬畏,必須尊卑有序,內外有別。如此,才能維系萬裏疆土,上億子民的穩定。

“陛下,微臣以為,孔洙不宜斬殺……懇請陛下法外施恩。”衛國王趙顯,也跪下求情。

他之所以求情,是因為一來他也是讀書人,二來他做過皇帝,很清楚殺孔洙的後果是什麽。

只要是中原皇帝,就不能殺衍聖公!

李洛點點頭:“傳詔,孔洙其罪當死。然,念其乃孔聖嫡脈,前衍聖公,念至聖先師功德豐厚,澤被華夏,教化萬方,地位崇高,特赦孔洙死罪。可知這前人之功德,當真能護佑後人啊。望天下人自修功德,為後世計。”

等到聖旨傳到宮外,請命的士子們頓時山呼萬歲謝恩。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聖天子在上,我等叩首百拜,謝陛下天恩浩蕩啊!”

得到消息的百姓也議論紛紛。

“俺就說,這衍聖公雖然犯了漢奸罪,那什麽法堂判了腰斬酷刑,可畢竟是衍聖公啊,官家是絕對不會準其死刑的。要不然,那還不亂套了?”

“不錯,就是,衍聖公這樣的人物,就是犯了事,也不能殺頭啊。不然和我等草民一般,還是聖人嫡脈麽?官家心裏明白的很,是不會殺衍聖公的。”

“衍聖公當漢奸,不配當聖人子孫,不配當衍聖公啊。可這怎麽說呢,總歸是當過衍聖公爺爺,殺了不吉利。”

百姓們的議論,竟然都覺得,聖天子不會殺孔洙。

事情就是這麽詭異。

……

秋風瑟瑟,衰草萋萋的濟水古道上,十幾個挎刀背弓的鐵甲騎士,正簇擁著一輛低調奢華的馬車,踏著清晨的薄霜,孤寂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