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禦前軍議,三路北伐!(第4/4頁)

“你這個奴才啊,為何一點也不像你的祖父木華黎呢?”忽必烈有些恨其不爭地說道,“關中是朕當年的根據之地,朕在關中十余年,深知關中之險要。”

“李洛要是攻占關中,封鎖了潼關蕭關,那大元鐵騎就很難進去了。關中就真成了他嘴裏的肉。關中被叛軍掌握,那還得了麽?那就是狼鉆進了獵人的帳篷!”

“朕不怕他打江北,不怕他打大都。他騎兵少,打贏兩仗也沒用,紮不了根,無法派出官吏接管地方,遲早會敗。但關中不一樣,你明白了麽?”

安童羞愧難當,趕緊跪下說道:“大汗的話,就像夢中的神啟,就像大海般的智慧滋潤了幹涸的小溪,奴才感激的想要歌唱,羞愧的又想哭泣。”

伯顏道:“大汗,關中兵馬不少,但奴才還是覺得不放心呐。河南江北的大軍不能動,是不是傳旨河東山西道(後世山西)的兵馬,渡過黃河支援關中?”

河東山西道作為元廷“腹裏”地區,駐紮了十幾萬兵馬,光騎兵就有七萬,要是南下關中,就萬無一失了。

忽必烈皺眉,“只怕來不及了。陜西與河東之間的黃河,水流可是暴躁(湍急)的很,出了名的難渡。這聖旨傳過去,再等他們渡過黃河天險,需要多少天?母牛都能下崽了。”

那時的黃河可不像後世,水量之大,不辯牛馬。

伯顏默然不語。大汗說的不錯,多半是來不及了。

不過,關中有十五萬大軍,漢中就有五萬,大散關也在大元手裏。叛軍其實很難進入關中。

為了以防萬一,也因為對李洛心存忌憚,忽必烈還是下旨給河東山西道的元軍,讓他們想辦法盡快渡過黃河天險,支援關中,確保萬無一失。

同時,忽必烈派出怯薛侍衛數人,飛馳關中,嚴旨告誡關中各將領,務必謹守關隘,不得擅自移動,以免為叛軍所乘,中了奸計。

可以說,忽必烈的應對已經完美了。他甚至考慮到唐軍用詭計賺取漢中,千裏迢迢派侍衛去督導叮囑。

……

漢中之北乃是秦嶺,古來兵家之必爭的褒斜古道,就在秦嶺中蜿蜒而過。褒斜古道南起褒谷口,北到斜谷口,綿延四百余裏。

過了褒斜古道,經過漢中,才能到達劍門。

褒斜古道據說是夏禹最早開鑿的,非常古老,是秦蜀之間的主道,秦國滅蜀,就由此道入川。

此時距離褒谷口數十裏的秦嶺深處,險峻的西缺嶺上,正有一處山寨冒出股股炊煙。

這就是名聞漢中,聲震關中的“綠林大盜”漢中之虎唐牧的山寨。

唐牧是反元數年的義軍,只是之前活動在巴山,人馬不過千人。可是大半年前,元廷強制漢人剃發留辮,不甘屈服的陜西人認為“丟了先人”,紛紛起來反抗逃亡,使得漢中之虎唐牧的隊伍滾雪球一般發展到數萬人。

唐牧剛開始還鎮壓了幾個豪強漢奸,抄了他們的存糧。可是和元軍一打就輸,只能大敗後逃走。

正在途窮之際,忽然有自稱唐國特使的人出現,建議他放棄巴山,占據秦嶺的西缺嶺。

唐牧早有投唐之意,頓時大喜。他聽從唐國特使們的建議,率部占據西缺嶺。

西缺嶺顯然是唐國特使精心挑選的地方,易守難攻。唐牧自從占了此處,元軍多次圍剿都鎩羽而歸。

而且唐國特使還幫助唐牧訓練義軍,大半年下來竟然讓上萬人的義軍脫胎換骨般強大起來,已不是之前的烏合之眾。

這還不算,唐牧還在神通廣大的唐國特使的指引下,成功襲擊了元軍漢中軍器匠造局,獲得大量兵器,實力大漲。

現在,特使告訴他,終於要動手了。

山寨大廳中,此時坐了十幾個漢子,當中濃眉大眼的漢子,正是漢中之虎唐牧。

他身邊做得最近的三個人,都是面色白凈的青年,就是所謂的唐國特使了。

“將軍,算算時日,陛下應該快到葭萌關了。我們該動手搶占褒谷口了。”一個特使說道,“這幾十裏山路,我等怎麽也要一天工夫才能趕到。”

“好!那末將就立刻點兵出發!”唐牧猛然站起。

另一個特使拊掌笑道:“將軍忠義果敢,真乃大唐良將,等陛下一到,必受重用!”

唐牧笑道:“那就多承特使美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