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禦前軍議,三路北伐!(第2/4頁)

尤其是漢中和大散關在元軍手中,以南攻北的圖謀關中,地利上實在太吃虧了,哪怕以數倍兵力優勢,也難以占到便宜。

所謂金城之險,可不是說說的。

漢中本來是川蜀的一部分,可忽必烈占領中原後,敏銳的發現了漢中的重要,就故意把漢中劃給了陜西,使得陜西更是固若金湯。

現在漢中和大散關都在元軍手裏,只能智取。

“梓童,你來說說元廷的最新情勢。”李洛對崔秀寧說道。

崔秀寧打開一個冊子,對眾人說道:

“元廷北方治下,戶部統計的農牧戶人口(主要納稅人口)四百八十余萬。諸色戶籍人口五十余萬。官奴和投下私奴八百三十余萬,軍戶人口三百六十余萬,流民估計在四百萬到五百萬,不算遼東諸部,元廷北方共有人口大約兩千兩百萬。”

崔秀寧說到這裏,眾人臉色都有些難看了。

蒙元沒有占領北方時,北方有五千多萬人口。現在才兩千萬出頭,就這還包括了蒙古色目人。這麽說來,北方漢人包括流民奴隸不到兩千萬了。

損失了三四千萬人口!減少大半!

更可笑的是,戶部的納稅農戶人口,只有四百多萬!而戶部不作為納稅人口統計的奴隸卻有八百多萬!流民也有四五百萬!

這算什麽事?

可納稅的“自由民”只有四百多萬,是不是意味著元廷的收入很少呢?

非也。

恰恰相反。元廷的收入不但不少,而且很多!

這就是元朝的特別之處。

因為,那麽多奴隸,也是有產出的,而且他們的產出,絕大部分要上繳。奴隸做牛做馬的勞碌,想偷懶是不可能的事,產出能少得了?

只是,不作為朝廷戶部的正稅罷了。

崔秀寧繼續說道:“原四大汗國領地,大概有人口三千二百萬。這是元廷戶部最新統計的數目,未必準確。這些人口,絕大多數是色目人,少數是蒙古人。”

“加上高麗四百萬,遼東四大兀魯斯兩百多萬,元廷控制的人口數量,當在六千萬左右。”

六千萬,比起唐國如今十五州的七千萬要少。而且元廷的六千萬人口,原四大汗國還占了大半,還包括了高麗人。

起碼人口上,唐國占據明顯優勢了。

“兵力上,元廷還能調動一百四十萬大軍。不過,有三十萬騎兵在原四大汗國。北方兵馬八十萬,高麗兵十萬,遼東四大兀魯斯還有二十萬。”

“我軍暫時不用管西方元軍,遼東軍和高麗軍,只管北方元廷直接掌握下的八十萬大軍就成。”

“這八十萬人,蒙古騎兵十五萬,色目騎兵二十六萬,克爾欽軍(西北河北漢軍)十四萬,哲裏木軍(河南齊魯漢軍)十七萬,新漢軍九萬。”

“關中本來元軍不多,可近期元廷一直在增兵關中,如今關中已經有元軍十五萬。蒙古色目騎兵七萬,克爾欽軍五萬,哲裏木軍三萬。越拖下去,關中的元軍就越多。”

崔秀寧說完,總結道:“總之,關中不好打,但打下來能守得住。江北也不好打,打下來也站不穩。”

李洛道:“打關中,是大略所在,無需再議。你們說說,如何隱瞞元廷?”

“在長江和沿海虛張聲勢,做出渡江或登陸姿態,朕認為很難瞞得過元廷。”

從元廷一直持續增兵關中就知道,忽必烈很清楚李洛的戰略目標,也知道唐軍的軟肋。

文天祥道:“那就真渡江,真登陸!幹脆不要虛張聲勢,兵分三路真刀真槍的北伐!”

“等到關中到手,另外兩路再撤回來。不過,這雖然是陽謀,損失卻很大。”

陳淑楨和江鈞也認為,真渡江,真登陸。

其實李洛也是這麽想的。只是拿不定注意。很明顯,這個打法會增加很多傷亡。

而且,另外兩路還可能失敗。

可是,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辦法能拖住元軍增援關中了。

李洛見幾個太尉都這麽說,也咬牙拿定了主意。

“那就這麽幹!水師運載十萬人登陸齊魯,威脅大都。長江水師掩護二十萬人渡江攻打江北。十二萬人攻打關中!”

“東路軍肯定打不過,登陸之後就依托海岸防守。中路軍不要分兵,拿出渡過淮河攻占洛陽的架勢,牢牢釘住江北元軍,不讓他們增援關中。”

“文先生,中路軍就交給你,元軍要是仍然增援關中,就幹脆拿下淮南。”

文天祥領命道:“遵旨!不過,中路軍有二十萬人,事關重大,臣請陛下調撥兩萬火器兵。不然,臣沒有把握將大軍帶回江南。”

他的要求一點不過分。江北可是有元軍騎兵重兵集團的,光淮南就有十萬騎兵,漢軍也有七八萬。火器兵少了,步兵為主的唐軍孤軍深入,很容易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