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征日之議(第2/4頁)

從龍章宮殿堂往外看,最巍峨的所在就是用來朝會的光政殿。光政殿之前,就是內宮門之一的青龍門。

按照唐宮的制度,青龍門之內是宮城,門外是皇城。三府九部諸寺的衙門,以及唐國宗廟,都在皇城。皇城區域很大,依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門,每門駐紮一個混編的獨立禁衛團。

皇城之外,才是城區。江陵城是大城,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各駐紮一個禁衛旅。加上三千人的虎牙禁軍,整個江陵城內駐紮了三萬兵馬。

城外,各有東西兩座大營,各駐紮三萬兵馬。也就是說江陵內外,有近十萬大軍防守。

這還不算宮內的八百侍衛。

可謂固若金湯。

如今,接受了蕭梁宮人的唐宮,宮中役使人員達到四千人,加上侍衛,人氣已經很足了。

李洛將宮中諸司按照明朝的機構精簡,將明朝內廷二十四衙門中的司禮監、兵仗局、禦馬監等八個衙門撤掉,只保留十六個,稱為“十六內衙”。

裁撤這些內衙,等於是廢了內宦幹政的機構平台,讓他們再也沒有能力指染政權和兵權。

為了讓宦官宮女們有服役的能力,李洛還召了很多各行各業的優秀匠師入宮,教授他們廚藝、制衣、釀造、打金、印染等技術。畢竟皇室的很多禦用之物,還是需要宮內來定制。

此時,兩人就逛到一個叫司苑局的地方。

司苑局,是負責宮中蔬菜瓜果等事物的小衙門。

兩人剛到門口,就聽到裏面的罵聲:“瞎了眼的奴婢!沒見到這西瓜不夠圓麽!顏色也不中看,為哈還要挑進來!找死麽!”

赫然是中官常侍錢龍的聲音,是他在罵人。

中官常侍,是李洛新設的內宦長官,類似於明清的總管太監。李洛在宮中設置了四個內宦長官,四個女官長官,但不設置大總管,讓這八人相互制衡。

錢龍的正式官職是:督膳食事物中官常侍。

凡是吃的喝的,從采購,種植飼養管理,質量檢查,加工制作,相關人事和衙門等等,全部由督膳食事物中官常侍來負責。

錢龍正指著一個小宦官罵的起敬,忽然看到眾人神色悚然的全部跪下,他的聲音立刻戛然而止,反應迅速的轉身,下拜道:“奴婢乾隆,叩見大王,娘娘!”

李洛眼睛一掃,果然看見一個不太圓的西瓜發在木案上。

如今夏天炎熱,李洛夫婦和孩子們每天都要吃冰鎮西瓜。其實他們根本不講究,只要西瓜熟了夠甜就行。可是想不到,到了司苑局,錢龍的要求竟然這麽苛刻。

不但要夠大,還要夠圓,顏色還要好看!

一個西瓜而已,至於麽?

不過,李洛完全沒有責罰錢龍的意思。

過嘴的東西,他不怕苛刻,就怕不苛刻!

再說,當著小宦官面呵斥錢龍,那他的工作也沒法幹了。在基層員工面前,大領導要維護小領導的面子。

這是管理學,不能壞了規矩。不然就不好管了,事也不好辦了。

除非小領導太過分,過了線。這就要一下子辦到底。

“起來吧。錢龍,這宮中的衛生條例,他們都會背誦,遵守麽?”李洛問道。

錢龍趕緊回道:“回稟大王,其他人奴婢不知,奴婢管的人,都是會背誦,也遵守了的。就在早上,一個宮女切菜時沒有帶口罩,就罰她十分,重新來過。”

口罩,衛生條例,積分制,這些都是小兩口搞出來的東西。

不過,中官常侍沒有體罰毆打他們的權力。一旦誰犯了嚴重的事,就交給宮法堂處置,大宦官無權任意處置小宦官。

在唐宮,無論宮女還是宦官,人權上還是比以往朝代強得多。小兩口是用現代國企的模式管理他們,而不是管理奴隸。

李洛點點頭,和崔秀寧離開。

“恭送大王!恭送娘娘!”錢龍趕緊下拜。

“我們真的成了腐朽的統治階級。”崔秀寧神色復雜地笑道,“吃個西瓜都這麽多事。”

隨從不遠不近的跟著,聽不到她說話。

李洛道:“這不好麽?我覺得挺好。現代社會,還有大把的人伺候別人,命運被別人擺布。都是為了口飯吃。本質上沒什麽不同。”

“他們把我們伺候服務的好好的,讓我們有更多精力,更好的身體管理國家,就是他們的價值。”

“好吧。”崔秀寧道,“我們還能保持這個看法,到了李征,李征的兒子,就不會這麽看了。他們會認為,宮人就是奴才。”

李洛無所謂的說:“那我們就不用管了。我們不能告訴他們什麽普世價值,什麽人權主義,我們只能以身作則,讓他們對下人有起碼的尊重。有些事啊,只能做,不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