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我李洛,不能讓千萬男兒沒老婆!(第2/3頁)

理之道包括物道,數道,醫道,匠道,農道等;人之道又包括君道,臣道,武道,民道。

總結是,天地大道就是昊天上帝意志決定的真理,任何人都能順應大道,都應該順應各自的道。

文天祥也看過《大道論》。他的理解是,大王其實是在復古改良,將先秦時代的百家思想,存其精華去其糟柏,然後融會貫通為一,再以道家之名提綱挈領。

當真是千古未聞的神來之筆。用來凝聚人心,教化天下,治國理政,那是再好不過了。

百家皆為我所用啊!大王之雄才大略,由此可見一斑。

李洛看過《大道論》,覺得邏輯上推理極嚴,沒有漏洞,準備下詔刊印,發行天下。

這幾十年,經過金亡宋滅,蒙元逞兇,儒家勢力遭到沉重打擊。現在是儒家最虛弱,最自卑的時候,一部《大道論》轟出,將如同春雷一般震撼人心,一掃頹勢。

趁虛而入,取而代之,行思想革命之偉業!

李洛覺得《大道論》以後世的眼光看,將唯物和唯心有機結合起來了,就如同道家的陰陽八卦,並不是像西方哲學那樣,將兩者對立起來。

在李洛和崔秀寧的指導下,《大道論》總結改良了華夏文化,是華夏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

李洛君臣不知道的是,《大道論》不但將來成為整個東方的統治思想,甚至影響了整個世界,讓華夏文明始終保持了絕對領先。

鄭思肖也由此成為世界級的大思想家。

第五道詔書,才開始涉及到實際政事,叫《積肥令》。

世界各國古代農耕民族,皆重視糞肥和草木灰肥。可問題是沒有嚴密的管理,不但造成糞便汙染,還造成大量的糞便浪費。

比如此時,鄉村甚至城中人畜隨處便溺的現象處處可見,不但很不衛生,也讓人畜糞便大量浪費。

同時,古代漚肥手段不好,沒有經過發酵處理,效果也打了折扣。

倘若能有效治理,不但能美化環境,還能使得畝產增加。保守估計,也能增加一成糧食。

李洛似乎記得,後世中國曾經推廣過積肥漚肥,大概內容他不太清楚。但他相信肯定有人知道怎麽做。

《積肥令》事關國家大計,本身不奇怪。可讓百官意外的是,《積肥令》還有一個附加內容,就是廣修公用茅廁。

古代是有公廁的。就是《周禮》和《墨子》這麽古老的書,也提到了公廁。可以說,華夏是最早有公廁的國度。

可問題是,公廁太少了。這也是導致鄉村城池到處大小便的原因。

為何?是古人傻?

非也。

因為古代是土地私有制。公廁占用的土地,算誰的?要知道,公廁所在,穢氣沖鼻,蒼蠅又多,影響的不僅僅是茅房所占的面積。

比如臨安城,這麽大的城池這麽多人,總共有多少公廁呢?

不到十個。

還都是趙官家在的時候修建的。

而且古代公廁一次只能使用一人,可不像後世公廁那樣能同時多人使用。那你說,一旦有行人內急怎麽辦?

當然是乘人不備找個角落就來。

別說男子,女子內急了也只能這樣。

《積肥令》要求城中千人必須有一公廁,大路邊每隔五裏,必須有一公廁。

另外還在城中城立管理衛生的清城所,專門管理公廁和衛生,以及城中人畜糞便和垃圾處理,還負責處罰。

清城所還負責城中糞肥貿易,收入所得俱歸清城所。

如此一來,唐國將擁有世界上最幹凈的城市,還能減少疾病傳播。

最後一道命令,是頒布《女嬰禁殺令》。

本來,這應該是海東時代《大唐簡律》的條文。可江南百姓對《大唐簡律》還不太了解。李洛幹脆單獨發一道詔,讓百姓更加重視。

“……夫大唐以道治國。有民家重男輕女,殘殺女嬰,以至於民間男多女少。寡人聞吳縣,男子倍於女子,大而難娶,煢煢孤老,此非悖逆天道之報也?”

“人有五倫,男豈無妻?寡人不忍彼等之患也。且,人之道,人命關天。女嬰豈非人也?豈非骨肉也?虎毒尚不食子,生女而殺之者,禽獸不如矣。”

“古來殺人者死。殺嬰,亦殺人也,有違天道,殺親,有違人倫。故以殺人罪從重論處,無論主謀同謀,主犯從犯,俱腰斬。知情不報者,苦役三年。欽此!”

此令一出,人人悚然。

好嚴厲的禁令!

竟然無論主謀同謀,主犯從犯,不但全部按照殺人罪斬殺,還因為“殺親”,罪加一等,從重處死!

李洛和崔秀寧在海東已經這麽幹了,他們當然也要在東南四川這麽幹。

後世不少人誤解,以為古代因為戰爭,應該是女多男少,以為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是在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