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討元檄文……震驚江南!(第3/5頁)

“哼,那又如何?俺可是聽說了,李大官人帶了幾十萬兵馬,這臨安城哪裏能守得住?那些韃子狗官還能囂張?臨安一恢復,李大官人必定就會請官家回來,咱大宋就能再坐江山了。”

“大宋?官家?呵呵,當年韃子一來,官家在哪?韃子占了臨安城,占了整個南邊,官家一個投降,一個跳海。現在廣州那位官家,還不知道能堅持幾天哩!”

“就是!這大宋哪裏還能指望的上?就算李大官人打回臨安,就不能自己做官家?”

“我還聽說,李大官人的兵叫唐軍,這就有意思了。李唐李唐,難道李大官人已經黃袍加身了?”

“沒有的事!我也聽說了,李大官人是李唐後裔,妥妥的天潢貴胄,但是吧,據說只做了唐國公,並沒有黃袍加身。”

“唐國公,這稱呼好熟啊,在哪聽過?”

“你這混球,唐國公不就是戲文裏演的唐高祖麽,唐太宗的爹啊!這都不知道!”

“明白了!李大官人自封了祖宗用過的爵位……肖祖啊!”

底層百姓們紛紛議論,不知道多少人盼著李洛馬上打過來。

實在是這些年,他們的日子太苦了。

作為南宋舊都(行在),臨安城當年可是有八十萬城市人口的天下第一城,史書記載臨安城“城郭廣闊,戶口繁茂,民居接棟連檐,存尺無空,巷陌壅塞……”

可見人口之密。

可是自從元軍占領臨安,八年來人口大減,如今只有三十萬人,早不復昔年風采。雖然還是大城,但百業蕭條,大不如前了。

臨安城原本商業繁榮,大部分人都是以商為生。可元廷對臨安城的商稅極重,還有數不勝數的苛捐雜稅。這使得城中百姓的生計一天不如一天,都變的窮困窘迫起來。

整個元代,臨安城的地位都一直在下降。從美輪美奐首屈一指的世界第一城,到元末變成了一座普通城池。

更別說城中的蒙古和色目貴人,以及投靠元廷的漢官豪紳,一個個如狼似虎,對待漢人如奴。大小官人欺男霸女,虐待小民習以為常,官衙中隔三岔五都會有冤案。而冤死被殺的人,只能白死。

其時有歌謠曰:“達魯花赤坐大堂,冤殺好人莫商量。蒙古官人騎大馬,手持馬鞭把你打。一旦被打笑哈哈,為何啊?因為不是把你殺。”

意思是,被鞭打已經很高興了,因為還不是被殺。

可見蒙古貴族在江南的蠻橫。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當然希望“李大官人”快點打過來。哪怕他們對這李大官人的了解很少也一樣。

不管誰來了,總比韃子強吧?

然而,同樣是漢人,臨安城內的豪紳們,卻都是如臨大敵。

很多豪紳,在官府做著漢官,民間做著豪強。雖說在蒙古色目官人面前他們低三下四,並無一分硬氣,但在百姓面前,卻都是高高在上的土皇帝。

臨安城內的豪紳,在城外諸州縣,都是廣有良田莊園,高宅廣夏。他們不但有錢有勢,還控制了很多人口,做田奴莊丁。

此時,城內的豪紳紛紛送信回城外鄉間莊園,嚴令家中防範李洛叛軍來襲,其中還有不少人,吩咐子弟聚集壯丁,組建鄉兵,準備協助官府平叛。

而以史家,沈家等為主的大地主大豪強,更是以官府的名義直接下令招募團練。

說句難聽的,蒙古色目官員還沒怎麽著急,這些漢人豪紳反而急了。

……

正在江浙行省官員心急火燎的抽調兵馬時,一個騎士就狂奔到衙門門口,馬還沒停穩,就滿頭油汗的沖進大堂。

“啟稟中堂,李洛叛軍已經進了錢塘江,轉眼即到!戰船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兵馬,聲勢浩大!”

這麽快!

遊顯畢竟年事已高,他聽到軍情,老眼一花,就差點摔倒。

“中堂……”

臨安城當然是堅城,不好攻打。可叛軍打不下臨安城,還不能打城外?要知道,杭州路可是江浙繁華富貴之鄉,不知道有多少豪門大戶的莊田,以及蒙古權貴的投下領地,叛軍一來,那可怎麽得了?

若教叛軍荼毒數百裏膏腴之地,他就是守住了一座臨安城,又有何用?

行省官員們都是臉色蒼白。

他們很多人,產業莊園都在城外,根基也在鄉間。家族沒了,他們在城裏做這官又有什麽意義?

李洛乃是名將,他處心積慮造反,在海外有自己的地盤,如今他親率大軍來攻,必定來勢兇猛,怎麽能是那些揭竿而起的泥腿子可比?

“高興到哪了?怎麽還不來!其他各路兵馬呢?咹?”遊顯心驚肉跳的問道。

左丞尤宣撫苦笑著說道:“高興現在只怕接到消息不久,應該還在路上,估摸著,最快也得明日才能到。至於其他幾路兵馬,更是要到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