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討元檄文……震驚江南!(第2/5頁)

李洛讓人謄寫多份檄文,射到岸上。

松江府官員看到檄文,再也沒有絲毫僥幸之心。

……

公元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華夏3981年、唐四年四月十五,原大元名將、湖廣平章政事、越國公李洛,自稱唐國公、征元大都督,率領水陸大軍十七萬,號稱三十萬,起兵反元,兵鋒直指江南!

來到這個時代五年了,李洛終於義無反顧的打出反元的大旗。

當天夜裏,巨大的唐軍艦隊一分為三。

一支由文天祥率領,兵力有白虎營,半個青龍營,一個火器旅,六千騎兵,一萬軍奴,共五萬余人,入長江攻打集慶。

一支由陳淑楨率領,兵力有朱雀營,半個玄武營,一個火器旅,六千騎兵,一萬軍奴,共五萬余人,南下攻打慶元。

李洛率領禁衛營,半個青龍營,兩個火器旅,一萬五千騎兵,兩千四百陌刀士,兩萬軍奴,共七萬八千人,南下杭州灣,攻打臨安。

等到第二天清晨,松江海域原本白帆如雲的景象,就已經蕩然無存。就仿佛昨天的一切只是個幻象。

而此時,臨安城的江浙平章政事遊顯,也終於接到所謂唐軍大舉來攻的消息。

遊顯等人接到消息,無不大驚失色。

李洛,反了!

李洛可不是黃華,趙良鈐,甚至也不是蕭隱可比。他曾是大元名將,越國公,官居封疆大吏啊。

這樣一個人,先假冒高麗人欺君,如今幹脆起兵叛亂了。

第二個李璮!

這造成的惡劣影響,絕非蕭隱之流可比。

“叛軍到了何處!有多少兵馬!”平章節堂內,原本一直穩重淡定的遊顯,此時滿頭大汗,眼皮子直跳。

報信的騎士回道:“稟中堂,叛軍昨夜就分了三路……估計南下的一路,要到錢塘江了。兵馬……戰船總有上千艘,不計其數……估計有十好幾萬。”

李洛哪來十幾萬大軍?

事到如今,江浙行省官員不是傻子,如何還不知道李洛在海外有老巢?

藏得夠深啊!

遊顯揮手讓報信的騎士下去,顫巍巍的看著目瞪口呆的群僚說道:“諸位,李洛叛亂,兵馬估計不下十幾萬,江浙倒也罷了,如今臨安如何?”

遊顯是北方漢人,籍貫代州,今年已經七十四歲。他五十年前就投靠了蒙古大軍,所以他和其他漢官不同,他是一個蒙古化的漢官,對元廷和忽必烈極其忠心。

就連忽必烈,也沒把他當外人。所以,遊顯也是如今唯一以漢人身份擔任平章政事的元廷大員。

可能是上了年紀,所以遊顯乍遇李洛叛亂,竟然沒了注意。

左丞尤世選(尤宣撫)拱手說道:“中堂,為今之計,一要抽調江浙各地兵馬,來援臨安。二要火速奏報大都,好教大汗知曉。”

右丞古雅買提用腔調怪異的漢話說道:“他們,叛軍,封鎖了大江,海面,我們如何,稟報大汗呢?”

眾人商議了一會兒,決定一方面通報南方各行省,一邊召集兵馬。

臨安城附近只有三萬漢軍,一萬探馬赤軍,攏共四萬人,倘若叛軍真有十幾萬大軍,那未必能守得住。要知道,人的名樹的影,李洛可是名將啊。

遊顯立刻發文給離臨安最近的浙東路宣慰使,都元帥高興,令高興火速增援。

又傳令給其他各路元軍,有的被抽調來守衛臨安,有的被抽調援助集慶。

臨安乃是江浙首府,前宋舊都,萬不能有失。可集慶也是南朝古都,江浙巨城,虎踞龍盤,同樣不容有失!

整個行省平章衙門,連同杭州路總管府衙門,此時都是如臨大敵,一片凝重。一道道命令傳出官衙,一匹匹快馬鑾鈴暴響的沖出臨安城,一隊隊披堅執銳的元軍開入城門。

風雨欲來風滿樓!

人,是很難瞞住消息的,更何況是臨安這樣繁華的江南巨城。

加上潛伏在臨安城的唐國特務推波助瀾,添油加醋,所以,僅僅到了下午,李洛起兵的消息就風一般吹遍整個臨安城。街道坊市,茶閣酒肆,秦樓楚館,到處都是竊竊私語,議論紛紛的人群。

而且在特務們有計劃的引導下,輿論竟然變的對元廷極其不利。

“聽說了麽?湖廣大官人李洛,本是漢人,冒充高麗人蒙蔽朝廷,如今造反了。幾十萬大軍,已經快打到臨安了。”

“真的麽?李洛不是大元朝的名將麽?去年還滅了安南啊,怎麽會造反?”

“呸,你們這叫人話麽,什麽是造反?這天下本來就是咱漢人的,不過叫韃子奪了去。如今李大官人起兵,再奪回來,怎麽就叫造反?”

“哎,你小心點,難道俺不曉得李大官人不是造反?但不這麽說,讓官府聽了去,你吃的消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