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記得打電話發微信哦(第3/4頁)

再說,海東的幾大神宮,其實規劃的規模都比較小。畢竟海東只是一個島,沒必修那麽大。

倘若真有恢復的中原的命,李洛打算到時在長安洛陽修建規模宏大的“五大道宮”。

回海東十多天,李洛還視察了各大營,召開軍事會議和社員大會,登台點將主持大軍演,視察了水師,織造,匠造,漁業,礦物等處。還試射了火銃和小銅炮。

甚至,李洛還接見了新設九縣的縣官。一句話,官人很忙,無論白天還是晚上。

如今,西岸平原上的廣大區域,設置了九個新縣,全部由洛寧郡管轄。而洛寧郡守,由林必舉兼任,以便統一事權。

好幾個新縣還沒有人口,專門是安置後來的移民的。

離開海東前一天,李洛夫婦率領所有七品以上文官和團總以上武將,來到唯一修建好的太上道宮,也就是之前的老君廟,來上香祭祀。

太上道宮占地不到兩畝,裏面也只有五個剛剛通過科舉考試的道官。這幾個道官都讀過一點書,又對道家很感興趣,就被任命為道官,算是出家為道。

“無量天尊!君上駕到,貧道稽首了。”被委任為天師的玄真子,身穿嶄新的道袍,率領僅有的四個新道士,趕緊出來迎接。

李洛看到這五個新道士,差點忍不住笑出來。

這幾個道士,是被他和崔秀寧生造出來的啊。

要是張三豐知道,一定會氣歪牛鼻子。你們是道士麽?你們也算道士?那你們究竟師承哪門哪派啊?

更不能容忍的是,這玄真子才當幾天道士,就封了天師!天師這麽不值錢?

倘若張三豐知道李洛把祭祀孔孟的至聖文宮,也納入道家之下,估計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兄弟,你厲害,你不怕孔家和讀書人和你拼命?納儒為道,道家是巴不得,儒家能不和你急?你咋不納佛為道呢?

太上道宮按照規格是五間七進,但因為占地面積小,所以顯得很局促。以規模論,也就是一座中等寺廟大小。

可太上道宮卻是唐國等級最高的老君廟,所以作為天師的新道士玄真子,品級僅次於卿士。

太上老君的神像,在正殿太清宮。神像兩邊各有七個大字。左邊是:天道妙理亦在人間。右邊是:究根溯源自知緣由。

神像上面還有四字匾額,上面寫著:天機可泄。

語氣的確是道家的口吻,很像那麽回事。可假如張三豐看到,必定會吐槽一番。

李洛在神像面前虔誠下拜,親自焚香祈禱。崔秀寧也抱著李征跪在旁邊。身後的文臣武將也跟著跪了一地。

香煙繚繞中,悠悠鐘磬敲響,顯得很是肅穆。

之後,玄真子按照李洛設定的程序,莊嚴肅穆地問道:“代天問,君之道,所為何?”

李洛肅然回答:“勵精圖治,以民為本,察納雅言,因時應變。能使良臣牧百姓,固華夏文明。能使武士守四方,拓華夏沃土。此乃君之道。”

玄真子道:“善哉斯言,君之道,真乃浩然大道也,老君佑之。”

然後,玄真子又按照程序問崔秀寧:“代天問,後之道,所為何?”

崔秀寧沒有李洛那麽好的演技,她的臉蛋憋得有點僵硬,努力繃著說道:“端莊知禮,賢惠淑良,宜室宜家,諫愆化吉,母儀家國,乃後之道。”

玄真子道:“善哉斯言,後之道,真乃浩然大道也,老君佑之。”

玄真子又問:“何為文臣之道?”

早有準備的林必舉朗聲說道:“勤謹廉潔,忠君報國,愛護百姓,因時應變。為君上分憂,替百姓做主,此乃文臣之道。”

“何為武將之道?”

同樣早有準備的武將代表江鈞說道:“忠君報國,勇武無畏,視死如歸,因時應變。為君上守土開疆,保百姓安居樂業,此乃武將之道。”

程序完成之後,李洛率眾又來到已經金黃的早稻田,親自下田收割稻谷。而崔秀寧來到織造處,親自操作織機。

當然,這只是象征性的。代表男耕女織的華夏傳承,勸課農桑,為臣民表率。

做完了這些秀,李洛才帶著崔秀寧母子回到唐侯府。

崔秀寧一進屋子,就再也忍不住的嗤嗤笑起來。

“這麽好笑麽?”李洛似乎有點不解。

“不好笑麽?”崔秀寧似乎也有點不解。

但她很快就明白了,“你真入戲了?”

李洛笑道:“我必須要入戲。你,也要入戲。你以為這好玩兒麽?這很嚴肅知道麽?”

崔秀寧撲倒在床上,笑得肩膀一抽一抽,上氣不接下氣,“我去……這人……真入戲了……可咋整……咯咯……”

你笑我?李洛再也忍不住撲上去,“你再笑,再笑磋磨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