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記得打電話發微信哦(第2/4頁)

同時,被理教忽略的不義,無信,貪腐,行賄,淩弱,拜金等,要全部制定標準,強化起來!

七月一日,一道面對全體臣民的唐侯詔旨,正式頒布,印發下來。

這道詔旨,如同一道雷電,震撼了整個唐國。

懲治貪腐的內容,百姓當然是喜聞樂見的。可是把行賄定為害官罪和失貞,而官員一旦檢舉行賄自己的人,就會加分。這讓百姓們心生悚然。

尤其是有些想走後門,托關系為自己謀取好處的百姓和士兵,頓時打消了念頭。

甚至詔令還規定,害官的東西不光是錢糧等物,送女人送男人同樣是害官。自己送自己,也是害官。

風險太大了,不值得幹。

而與此同時,不少人也琢磨著抓到別人貪墨和行賄害官的把柄,檢舉揭發,立功受賞。

滋生腐敗的溫床,被破壞了。

接下來三天,李洛又幹了很多事。

冊立唐國公子李征為世子,封為雍州牧。無論新老移民,每人發鹽二兩,海魚一斤,以示慶祝。

再就是:授刀劍禮。

唐國朝官,各曹各處和堂署的官吏,以及新設立的九縣縣衙官吏,鄉村官吏,正十品以上,全部授予“漢劍”。並規定,一旦官吏解職,就要繳回或者贖買佩劍。

唐軍銳士軍銜以上,且軍職什長以上,賜予華夏武士稱號,全部授予唐刀。除了面君和居家,武士必須佩戴唐刀。武士退役後仍然是武士,唐刀不用繳回。

數百個日國刀匠,帶領大量學徒忙活半年打造的刀劍,全部用完。

與唐刀同時下發的,是《華夏武士道格》,規定了武士的“忠、勇、義、信、智”五榮,以及“不忠、膽怯、不義、無信、無知”五恥。

李洛希望,“五榮五恥”能成為華夏武士的武道人格,並傳承後世。

李洛在《華夏武士道格》甚至舉出了例子。比如,見死不救,即為不義,膽怯;不忠君愛國,即為不忠;出爾反爾,即為無信;愚昧庸俗,即為無知。

這樣的武士,就是不知羞恥,沒有資格當武士,將會被褫奪武士頭銜,武士頭銜沒了,軍銜和軍職都將被剝奪。

那麽武士頭銜的好處是什麽呢?

一是武士除了對君主一家,對任何官員都不用跪拜。武士求見縣官,必須要接見。

二是武士有津貼補助,遇到節慶還有賞賜。

三是武士退役後可以出任文官,且優先擔任兵曹官員,警官,縣尉,鄉村治安使。

四是百姓見到武士要拱手行禮,日常中武士先行,武士先用。

五是武士之妻不忠,罪加一等;私通武士之妻的男子,斬首。

六是沒有警士和憲兵的情況下,武士有權管理治安。

七是武士優先獲得奴隸代耕。

八是武士死後,靈牌可入當地忠武道廟祭祀。軍職軍銜高的大武士死後,靈牌入最高的武廟忠烈神宮祭祀。

貢獻大的武士死後,不但靈牌在忠烈神宮祭祀,同時也入炎黃帝宮,太上道宮,至聖文宮一起祭祀。

所有武士,自動是忠武廟的信士,只要條件允許,必須每月來武廟祭拜關羽和嶽飛兩位武聖,稱為“月祭”。

武士來武廟“月祭”,必須要焚香祈禱之後,在武廟中的演武場中,射五支箭。

第一支箭是紅羽,名叫忠箭。靶人白臉,名叫“不忠”。

第二支箭是黃羽,名叫義箭。靶人黑臉,名叫“不義”。

第三支箭是黑羽,名叫勇箭。靶人綠臉,名叫“膽怯”。

第四支箭是藍羽,名叫智箭。靶人灰臉,名叫“無知”。

第五支箭是白羽,名叫信箭。靶人藍臉,名叫“無信”。

五箭皆中,才算儀式完成。然後,在道士的“月祭簿”上簽名,領取一張平安符離開。

連續三月無故不來武廟“月祭”,稱為“墮道”,褫奪武士身份。

李洛明文規定,武廟是武士的靈魂棲息之處,精神不滅之所,是武士另一個家園。而且除了武士,文官百姓皆可在武廟祭祀,也可稱為信士,從武廟獲取勇氣,智慧,力量。

李洛這麽騷的操作,是將武人的身份認同感,職業儀式感空前絕後的凸顯出來。利用本土宗教的力量來重塑華夏武魂。

這些內容公布,唐軍軍心更是昂揚,無論軍士還是將領,人人喜悅無限。而以林必舉為首的文官們,卻很不是滋味。

喜歡折騰的李洛,又宣布修建“魯班神宮”,祭祀魯班和墨子。而貢獻大的匠師,死後可以在魯班神宮,太上道宮,炎黃帝宮,至聖文宮祭祀。

這五廟,合稱“道家五廟”。可幾大神宮一起修建,唐國有這個人力嗎?

不怕,有日國苦力呢。農閑的時節,他們當然也不能閑著,除了修城,就是建廟,開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