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拜見唐侯!(第3/4頁)

國卿廨下暫設戶曹、吏曹、禮曹、工曹、兵曹、法曹,共六曹。六曹定為六品官衙,司曹大夫和監理大夫都是正六品。

其中戶曹就統管了農林牧漁和賦稅財政。六曹的權限,除了法曹之外,均比歷代有所擴大。

再另外設立司警署、大法堂、大檢堂、監察署,合稱堂署,與六曹同級。堂署是司法衙門,其中監察署只負責對官吏司法。而這兩堂兩署是獨立的,六曹和國卿廨均不得幹涉。

又設立度支司,負責財政預算和審計。設立商務司,負責管理官營產業以及民間商業。設立專門鑄造銀幣、借貸通融的銀行司。以上合稱三司,同樣與六曹同級。

最後還設立司教院、司醫院、司民院,合稱三院。這三院低於六曹,為正七品衙門。

司醫院除了管理醫院和醫師,還管理中藥。司教院是管理學堂書院和教師,司民院是負責管理百姓戶口、婚姻登記、財產轉移過繼、已經賑濟等事物。

以上是文職機構。

武職機構,將海東軍隊改名為唐軍。保安團編制還是團,但效仿隋唐授予團號。保安一到四團,分別授予近衛團、虎士團、尚武團、鐵血團。

兩個騎兵團,改為近衛騎和飛鷹騎,主官改稱千騎長,下面還有百騎長,騎長。

鄭和的海東水師,改稱為唐軍水師。四千人的水兵,分為遠洋艦隊和海巡艦隊兩支。其中遠洋艦隊裝備最新的長安號和晉陽號,以鄭和為艦隊司令。

近衛團和近衛騎,顧名思義就是李洛的“侍衛親軍”了,肯定要帶去征日的。除此之外,飛鷹騎、虎士團、遠洋艦隊這幾支部隊,全部都要隨征,作為李洛的“暗路軍”。

留守海東的,就是尚武團和鐵血團,以及海巡艦隊,以及一萬農兵。

至於崔秀寧的情報特務機關特察局,並沒有出現在“開朝令”中。特察局算是一個相對神秘的衙門,不屬朝廷管轄,而是直接對李洛夫婦負責。

團一級的主官,都與文官六曹同級。

設置完機構後,又緊接著任命朝臣和將領。

任命林必舉為國卿廨上卿,兼洛寧縣令;任命龔侃為上卿,兼洛寧縣監;任命崔牧為卿士,兼縣丞;任命鄭和為卿士,兼遠洋艦隊司令;任命虎古為卿士,兼近衛騎千騎長。

國卿廨的五個成員,來自五個不同的山頭。林必舉代表第一批移民;龔侃代表李洛的學生,崔牧代表“外戚”;鄭和既代表海軍,又代表李洛學生;虎古是女真人,代表顏鐸等人,同時也代表陸軍。

其中文職三人,武職兩人。

國卿廨就是李洛的“內閣”,李洛打破傳統讓武官“入閣”,就是要防範文官壓制武將的隱患,將漢唐時期的“出將入相”再次樹立起來。

封建時代,文武界限一定不能分的太清楚,不然文官強勢是遲早的事,因為他們掌握著行政,輿論,錢糧。時間一長,國家的尚武進取精神就會被磨滅。

出將入相的好處在於,武將也可以當文官,就能保持文官系統也有尚武精神存在,而不是成為鐵板一塊的文官集團。武將也不會被歧視。

第二道令,就是立崔秀寧為唐國夫人。並規定唐侯出征期間,由唐國夫人統攝國政,掌唐侯印璽。

再尊義父顏鐸為唐國太公。

第三道令,李洛自任唐國征倭將軍,任江鈞和楊青雀為左右軍師,率領虎古、鄭和、楊序、張斂等六千人出征。

出征日期定為五月二十八,海航期間,一切軍務暫時委托遠洋艦隊司令鄭和處置,由鄭和負責將征倭唐軍帶到琉球之北,薩摩藩之南的海域,找一個叫屋久島的島嶼駐紮,等候李洛的聯絡。

屋久島屬於大隅群島,距離薩摩藩鹿兒島有一百三十裏,如今應該只有很少的倭國漁民。那個地方離九州很近,而且又不會被日軍和元軍發現,非常適合藏匿“暗路軍”。

海島的地圖,崔秀寧已經畫出來了,整個東南亞海域的島嶼地圖,十之七八她都還記得。

面積三十平方公裏以上的島嶼,她多半沒忘記。

有了她的圖,征倭唐軍艦隊就能很輕松的找到屋久島潛伏下來。屋久島的特點是島嶼很高,能夠削弱台風。艦隊停靠在屋久島,就算台風來了,也不可能出事。

台風爆發前夕,李洛會率明路軍來到屋久島與暗路軍匯合,躲避台風。

最後一道唐侯令,是“惠民政策”,著戶曹向海東百姓每戶發放海魚十斤,海鹽兩斤,以示唐侯愛民之心。

“君侯仁慈愛民,我唐國百姓有福了!”被任命為上卿的林必舉出列說道。

“君侯仁慈!”其他臣子也紛紛說道。

李洛坐在上位,看著殿中的“文武大臣”,要說心裏不得意,怎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