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拜見唐侯!(第2/4頁)

林必舉等人不約而同的表明態度。他們既然能被利落和崔秀寧提拔重用,當然都是聰明人,如何還不知道李洛志在天下?

光看命名兩艘船,就能看出主公絕對沒有故步自封、偏安海外的打算。如今海東越來越興旺,蒸蒸日上之勢無可阻擋,群策群力之下,將來未必不能問鼎中原。

李洛點頭道:“諸位如此心跡,本官甚是欣慰!有朝一日,倘若本官得老君護佑,真能光復漢家大業,必不負諸位之心。”

“謝過主公!”林必舉等人心情也激蕩不已,真有那天,他們可就是從龍開國功臣,那可是潑天的富貴啊。試問誰不動心?

林必舉趕緊說道:“主公,如今海東有十幾萬人口,以後也會越來越多,光靠縣衙治理,未免不妥。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屬下懇請主公立國建號,以安民心軍心!”

林必舉,聰明人呐。李洛和崔秀寧不由相視一笑。他當然要立國建號,可問題是,他不能自己提出來啊,臉還要不要了?

歷朝歷代,哪個聰明的野心家,是自己主動急吼吼的立國建號的?都是在臣下“勸進”之下才“勉為其難”接受,甚至有的人還要推辭幾次做做樣子。

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曹操也是“推辭”了才接受。朱元璋稱吳王,也是推辭過。

李洛沒有那麽虛偽,他不會推辭。但要他主動提出來,他也是會羞澀的哦。

他為何要故意表露自己的野心?就是要引導有人主動提出來。

“懇請主公立國建號,以安軍心民心!”

無論是縣衙官吏,還是保安團將領,此時全部下拜,請求李洛立國建號。

“這……”李洛露出為難之色,大概猶豫了三秒鐘,說道:“好吧。諸位之心,吾已具之。為了海東十幾萬百姓,就立國建號吧!”

眾人大喜。崔牧搶先說道:“還請主公裁定國號!”

李洛站在甲板上,望著西北方向,悠悠說道:“古有聖人唐堯,開三代明君之河;周有封國曰唐,立強晉霸業之基;更有隴西李氏,創煌煌大唐盛世。唐之號,何斯之美也。此其一。”

“其二。吾本大唐之裔,懿宗之後。隴西李氏,便是吾家祖庭。雖然大唐已亡三百余年,隴西李氏也早就衰微零落,可祖宗事業,吾卻念念不忘。”

“是以,這國號麽,就是唐國。不過,這唐國乃是仿效周朝諸國,吾不敢稱王,遑論稱帝。就稱號唐侯,唐國也就是侯爵之國。”李洛一錘定音,絲毫不容置疑。

林必舉道:“主公英明,如今稱侯,最是恰當不過。臣林必舉,拜見唐侯!”

一大群跟著下跪:“拜見唐侯!”

李洛笑道:“諸卿免禮,免禮罷!林卿,這立國之典禮,雖然務必要辦,但要一切從簡,此事就交你主持了。吾在海東,只能滯留數日。”

林必舉有些激動的領命道:“諾!臣一定在三日之內,操辦立國之典!”

要說起來,這立國典禮,極其繁瑣,沒有一個月,根本辦不好。可如果一切從簡,那就容易了。

李洛要立國建號的事情,很快就傳遍海東移民區,十幾萬百姓,無不額手稱慶,如同遇見喜事。

立國的事和他們有關系麽?

有。不但有,而且體戚相關。

立了國,意味著在“王法”上,他們已經不是蒙元的百姓了,而是唐國的百姓,身份上有了歸屬,不再是逃人。

更重要的是,說明唐侯會好好經營海東,不會撒手不管。海東會更加安穩,很難出現動亂了。

有了唐侯在,他們就有主心骨了。

……

五月十八,黃道吉日。李洛正式宣布立國為唐,進位唐侯。

一大早,李洛率領大群穿戴嶄新官服的文武官吏,在海邊臨時搭建的高台上,祭祀天地神靈。

李洛身穿繡著雲紋的紫色袍服,他沒有戴象征諸侯的十旈冠冕,而只是簡單的戴了頂紗帽。就連祭壇上的鼎,都是臨時趕制的七只木鼎。

林必舉早就擬好了一篇禱告天地的禱文,一篇祭告祖宗的祭文,李洛站在高台上各自念了一篇,就算是唐國創立,他就是唐侯了。

然後,文武臣僚一起下拜,再拜,算是定了這君臣名分。整個儀式簡單到極點。

接下來,李洛就回到改名為唐侯府的社主堂,頒發第一道唐侯令:開朝。

所謂開朝,就是設立唐國朝廷制度,任命朝廷官員。

朝廷,並不是大國才有。春秋時哪怕一個大夫,都有自己的朝廷。在兩漢魏晉,就連一個小小的縣衙,也可稱為朝廷。

開朝令定以前的議事殿為朝堂,設立國卿廨。國卿廨設上卿兩人,卿士三人,合稱五卿。上卿為正五品,卿士為從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