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坑班(第4/5頁)

他們需要的勵志,還真有人給送來了。

這人是張雪兒老師。

歡歡沖不上去了的狀態,張雪兒老師也發現了,她對前來“雪孩子數學課”接歡歡下學的南麗說,小姑娘是累了,但這個時候要加油,就像100米,都跑了80米了,最後20米要打起精神,向前沖,其實這個時候別人也累了。

張老師說,我放眼過去,一群孩子,比到最後,其實是比意志,這個時候需要鬥志。

南麗問張雪兒老師,有什麽辦法嗎?雪兒老師,您有經驗,有沒有什麽榜樣讓她學學?小孩是需要看樣的。

她倆說話的這會兒,“雪孩子數學課”的孩子們正在課室裏靜靜地做試卷。

今天南麗過來得比較早,還需15分鐘才下課。剛才張雪兒老師見她在外面等,就從課室裏出來了,所以才有了上面的這一段交流。

現在,張雪兒老師透過走廊上的玻璃窗,往課室裏看,她眼睛閃了一下,說,對的,米桃,這小孩值得學習。

她告訴南麗,歡歡同班同學米桃,好像是不會累的,永遠在沖,她原先的基礎是比不過歡歡的,但最近這半年拿下了奧數“華夏杯”一等獎、“眺望杯”二等獎。

南麗誇道,那是你老師教得好。

張雪兒說,不是,她特別懂事,有意志力,很拼。

她指了一下走廊那頭,對南麗說,那是米桃的爸爸,他也來接小孩了,要不跟他聊聊。

南麗看過去,那是一個穿藍制服的矮個子中年人。

米桃爸爸叫米寶山,來自安徽,在公交公司開車。

他對南麗說,我沒啥文化,平時沒管她,全靠她自己要。

他憨厚地笑了笑,解釋道,我不用教她要好好讀書,也不用管住她做作業,她自己懂的。

他說,如果說有什麽教育,也就一次,那是4年前她跟我從老家山區轉來這裏讀書,我告訴她,媽媽在家種茶葉,爸爸和你都在外面,媽媽想你,你也想媽媽,我們在這裏讀書是不容易的,你會看到你的同學跟你不一樣,他們有的你沒有,但20年後,你可能會跟他們一樣,可能你比他們有的還要多。

他說,我跟她講過了這話,就算解決她的思想認識問題了,所以,此後根本不用我管她有沒做作業、有沒貪玩,她自己會花工夫的,還有,張雪兒老師是她的恩人,她一輩子要記牢。

南麗聽得心都顫了,這麽一點點小的女生,這是多懂事,要強啊,真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南麗突然心想,這樣的好小孩如果能跟歡歡一起做作業有多好啊,一個星期如果有一兩次也好。

她想,公交公司離花苑新村也不遠。

於是,她趕緊向米寶山師傅提出來,米桃爸爸,以後能不能讓米桃跟我家歡歡一起做做作業,她們本來就是同學,讓我們歡歡向米桃學學。

張雪兒老師在一旁說,這不錯,相互幫助嘛。

米寶山笑道,當然好的,沒關系,同學嘛。

南麗趕緊增加“福利”,說,我還可以讓我老公教小孩“英語詩歌欣賞”,他有時被中小學校邀去講,蠻受小孩喜歡的。

米寶山說,那是太好了,是米桃需要向你們學習。

接下來,星期六上午,米桃就背著書包來歡歡家做作業了。

於是,兩個小姑娘就坐到了一起,寫字、刷題、背課文。

米桃的到來,還真給這屋子捎來了一種利落的、向前奔的氣息,她低頭咬著嘴唇飛快地刷題,她對於難題的那種執著、韌勁,以及她言語中那種半懂事半懵懂的信息,是有微妙的影響力的。

她告訴同學一家,爸媽也想讓她讀民辦初中,因為民辦初中好,她自己呢,也想跟學得好的同學再做同學,爸爸說學費“全力以赴”,媽媽明年也會來打工的,媽媽現在家種茶,已經半年沒見到她了,爸爸說考完就帶她回去看媽媽……

因為她的到來,歡歡星期六上午復習的節奏、勁兒就有些不一樣了。

甚至連小男孩超超,都因為家裏來了這麽一位一起學習的小客人,而有了新鮮感,願意坐在兩個姐姐旁邊識字,做算術,聽她們講悄悄話。

夏君山的“英語詩歌欣賞”,作為對小孩做數學題的調劑,也開起來了。

因為有米桃這個別人家的小孩在場,所以比之前夏君山單獨講給女兒歡歡聽,更像正式上課了。

這樣的情景,就像在“學習型家庭”裏開了一個“小小班”:做作業+英詩欣賞。

三個星期之後,除了米桃,家裏甚至來了一隊“藍灣雙語小學”的人馬,6個小朋友。

他們也來參加夏君山家這個“小小班”了。

他們主要是沖著夏教授“英詩欣賞課”而來的,兼帶跟歡歡、米桃、超超一起寫作業。

作為一起學習的同伴,你知道“藍灣雙語小學”的小學生有怎樣驚人的實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