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寒露三候(第5/6頁)

高悅道:“大周國情如此,一旦開戰,若想不被人鉆空子,首先要做好的一點就是供需保密。既軍需物資嚴格保密,所有供應全部交由戶部統一調配,最好就連運輸的路線都不要外傳。一旦供應信息外泄,恐怕攔路搶劫的強盜,趁機擡價的奸商就會全部冒出水面了。”

李尚書想了想,道:“但是嚴格保密這個要如何做到呢?”

高悅微微一笑,道:“軍商。”

“軍商?”

李尚書詫異極了。他聽說過皇商,還沒聽說過軍商是個什麽路數。

高悅說:“皇商是與朝廷做生意的商人。軍商便是與軍隊做生意的商人啊。道理是一樣的,不同的是皇商惠己,軍商惠兵。我想過了,最初的軍商,就從軍隊裏選拔,他們最開始的作用類似糧草使,負責運輸即可,但與糧草使不同的是他們是按件計費。比如第一批軍商一百人,從鎮東軍出。這些人每人每月負責為鎮東軍提供一百斤糧食,按市價每斤糧食一文錢,那麽每人每月便是一百文錢。這筆錢發到他們手裏,他們向官府買糧食,官府按五折出,也就是官府每月收入五千錢,出一萬斤糧食。

這些糧食再由他們運輸到軍隊裏。中間無論出現什麽問題都由個人承擔。責任到人,但他們做這一個月每人手裏會有五十文余錢,這些錢就作為他們的啟動資金,做到第二個月時他們手裏會有一百文錢,第三個月就又多五十文。長此下去這筆錢便可作為經營的啟動資金。

物資緊缺時,這軍商的供應份額是不會變化的,那麽他們要完成任務要保自己的命和兄弟的命,便可以向百姓手裏買糧買藥,跨州府區縣向當地的官府買糧買藥都是可以的。前提是他們不中途跑路,不燒殺搶掠,不殘害百姓。這些支出在最初看起來都是戶部的漏洞,但尚書大人不要擔心,這個漏洞是完全可以彌補的。

我的想法是,一場戰事最終會消耗多少物資,這麽多年下來,恐怕您心裏早就有數。那麽我們便在一開始就充分統計,做好預估和各項評估,把需要花的錢統計出來估計出來,這筆錢,根據戰事的長短,分批分月地合理分配給軍商,由他們來為自己的軍隊采辦物資。相當於是,我們戶部只出錢,這些錢也可用銀票的方式到軍隊駐紮地的銀號兌換,這樣一來,風險降到最低。那些想搗亂的人,想趁火打劫的人難道還能猜出是誰帶著銀票出了京城嗎?這些內部消息如果都走漏了,我只能說咱們的內部也真該好好清理了。再說,每月派發銀票的人也可以找跟可靠,更厲害的人來負責(比如暗衛。當然高悅沒說那麽明)。

再咱們將戰事所需的銀兩派發的過程中,肯定還會有營收,比如各地官府賣出去的官糧那筆收入,只少可以填補一半的損耗。剩下的一半兒則來自於其他方面的增收,比如若在戰事期間,有商號高價售賣軍需物資,那麽增加一半稅收!這樣一來還有誰敢發國難財?敢這麽想得就讓他陪得血本無歸!

所以,如果沒有軍商,所有成本都是戶部出,戰事成敗所耗損全是國家承擔,這樣的結果會導致許多人急著發國難財而不擇手段。但是現在一切都在戶部管控下,我想應該就沒有人再動這個歪腦筋了吧?”

高悅這一席話把李尚書都給說愣了。李尚書活到這麽大歲數,還是第一次聽說有這樣的方法。這個方式,光聽高悅這麽說就覺得好尼瑪爽快!李尚書在戶部這麽多年,不誇張地說,還是從來沒體驗過一邊花銀子,一邊賺錢的樂趣呢!

“只不過,”高悅又道,“這套辦法,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咱們再敲定穩妥。我今日來跟您說這些,只是希望大人心中能有個底兒,至少您要相信,就算打仗,那戰火也燒不到咱們戶部來的。”

“好好好,”李尚書聽完高悅的話後,已經雙眼發亮了。他一下子從椅子裏站了起來,老頭兒還挺激動,握住高悅的袖口,語重心長地道:“計相,老夫能把你請來,真是三生有幸啊!”

高悅笑了笑,扶著他坐下,道:“高悅能入李尚書麾下,也是三生有幸。”

其實,說這些客套話都是給外人聽罷了。高悅自從知道周斐琦想要援助千島的那一刻起就在琢磨怎麽樣才能說服現在最大的反對的聲音——戶部各官員。

只要把他們的心穩住了,解決了他們最擔心的問題,那麽周斐琦要去拯救千島國黎民,還是去拯救天下蒼生,對高悅來說就是一句話——支持他,就完了!

周斐琦想要幹什麽高悅都會無條件支持他!這是高悅和周斐琦相認後,知道他是皇帝那天起,就在心裏默默給自己定下的信條。因為他很清楚周斐琦會為了他不顧一切,也很可能會放棄所謂的天下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