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處暑二候(第5/6頁)

馬車駛回兵工廠,高悅跳下馬車,對周斐琦說:“莊稼的種類可以進一步豐富,只種麥子有些過於單一,土地制度也可以進一步優化,資源開發和合理分配完全可以交給戶部去做。如果他們騰不出人手,還可以單獨設立一個部門專門管理資源這一塊。還有,化肥,那些水不要再往外排了,存起來,提純制作成肥料,和種子一起由官方派發。在其他城市推行之前,先在京郊選個實驗點,我看趙老爹那個小村莊就不錯。”

“嗯,”周斐琦望著高悅,見他眼中爍爍生輝,知道高悅此刻內心定然已有了方案,便道:“回宮吧,詳細的回去再說。”

兩人回到極陽殿時,又到了晚膳時分,匆匆吃過之後,高悅一頭紮進了書房。周斐琦吩咐胡公公讓赫連野準備兩碗參湯送過來。

這些年胡公公給周斐琦準備過很多次參湯,不過那都是在禦書房皇上和大臣們討論國事,論到很晚的時候。在極陽殿皇帝很少喝這個,尤其是最近有高畢焰陪著,那就更用不著參湯了。今兒這是怎麽了呢?胡公公納悶地想著。

高悅進了書房,便一口氣兒出了三個方案的大框架——

一個是關於農耕選種育種分種以及輔助耕種的方案。高悅覺得如今能夠直接有效解決普通百姓糧食產量的最根本問題就是要把種子的質量提高,眼下良種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一時半會兒搞不到,那麽如果朝廷自己能研發良種,在分配給百姓去種,不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麽?剩下的問題就誰來幹,怎麽幹。高悅如今把問題一一列出,他相信周斐琦心裏一定有合適的人選。

第二個是關於豐富農作物種植種類的方案。這個方案裏,高悅列出了許多種適合中原地區種植的農作物,當然具體怎麽種,種在哪兒他沒寫,因為這些他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和多方溝通。

這第三個便是關於土地開發和資源合理分配的方案。在這個方案裏,高悅提出了一個開荒擴村的觀點——

以平京北山為例,由官府出面,貼告示召集村民,凡願遷徙至北山落戶者,每戶即可領荒地十畝,黍種三斤,落戶銀二兩,享三年內遞減納稅的政策。

所謂遞減納稅,便是首年全稅,二年減半,第三年全免。

設置這個,完全是為了防止有人鉆空子,冒名頂替,那了錢糧不幹活。而對於那些家裏人口多,真正需要擴充土地的百姓來說,高悅相信他們拿到土地和種子後一定會認真勞作,只要認真幹活,稅賦又不會設得很高的情況下,第一年的全稅是完全可以交上的。那麽第二年和第三年的生活就會輕松很多。

這個方案的第二部分,是關於整改南邊官莊用地的說明。在大周良田目前還是掌握在士大夫階層的手裏,是私有制。這部分的利益如果一鍋端掉勢必會引起朝堂動蕩,皇位不穩,高悅當然也舍不得周斐琦承受一點兒風險,因此對這部分人的整改高悅就用了‘細弱蠶食’的手段。

所謂細弱蠶食,即以朝廷征良種為由,對他們加收良種稅。也就是說,每年這部分人都要交一部分質量優良的種子給國家,質量不合格或者說自己沒有也可以,不過朝廷也有權在他們交不齊良種稅的年份,收回他們原有土地百分之一的面積,進行重新分配。

這種做法就是每次可動的地方都很小,不傷及根本,又能達到整合資源重新分配的目的。日積月累必然效果顯著。高悅還特別標注了,此法可每十年修訂一次。這也是防止資源不斷蠶食後,引起不可預測的沖突。

這三個方案,高悅埋頭寫了整整三個小時,期間他全神貫注,只記得周斐琦好像喂他喝了什麽,直到放下筆才發現那竟然是碗參湯。而周斐琦也不知什麽時候和他並肩坐到了書案前,此刻正拿著他剛才寫滿字的幾張紙在認真翻看。

高悅寫完後,松了一口氣兒,問周斐琦:“怎麽樣?可行嗎?”

周斐琦放下紙張,點了點頭,道:“方案可行,只是戶部的人手恐怕是不夠。咱們恐怕真要另設一個部門來專門管理這件事了。”其實他心裏有個很完美的想法,只是那樣的話,他擔心會累到高悅,便沒有說出來。

“哦,那你想讓誰來牽頭管這個新部門?”

高悅說這話時,玉手支頤,側首望向皇帝陛下,漂亮的眼睛裏閃動著希冀的光芒,他唇角掛著自信的笑容,看得周斐琦又無奈又自豪。

周斐琦捏著他的鼻子,輕輕晃了晃,道:“我舍不得你受這種累。”

“那我還看不得你被大臣們掣肘呢,光是想想就覺得有氣!”他說著,突然一把抱住周斐琦的脖子,狠狠親了一口他的嘴唇,跨到他的腿上,雙手捧著他的臉,視線鎖定他的雙眸,特別堅定得道:“交給我吧,你得承認,這件事在大周再也沒有人比我更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