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加油(第6/6頁)

“在想什麽?”周斐琦耐著性子又問了一遍。

高悅這次回了神,眼珠動了動,緩慢地側過臉來看向他。

兩人之間的距離,因高悅這個扭頭,突然拉得極近,呼吸一時都糾纏在一起,曖昧憑空而起!

周斐琦發現,高悅的視線正肆無忌憚地在自己的臉上梭巡,眼神中審視絞合著一絲癡迷最終化為無盡哀傷沉入眼底,這樣的眼神,如流星劃過夜空,轉瞬即逝,雖短暫卻亮透人心,令周斐琦的心尖沒來由就是一顫。

高悅垂下眼瞼,扭回頭,深吸了口氣,才回道:“天太熱了。”

只是在想天熱嗎?

周斐琦可不信,但看高悅好似極為傷感,也沒再追問。

馬車裏,一時靜默下來。

高悅剛剛仔細看了周斐琦,不論是五官還是神態亦或氣質沒有一丁點兒陳謙的影子,周斐琦是個標準的帝王的樣子,就連他說話的聲音也比陳謙要低上八度,這一切都無不在提醒高悅,他就是想陳謙想得魔障了,他這個狀態很危險,他必需調整過來才行。

馬車終於停了下來,車簾外暗月道:“陛下,萃營到了。”周斐琦這便牽著高悅的手下了車。

萃營這裏的圍墻將近五米高,單獨合圍,重兵把守,可見周斐琦對這裏有多重視。高悅這會兒已收拾起了滿腹愁思,跟在周斐琦身後邁進了萃營那道高高的門檻。萃營的主使張書仁,聽說皇上來了連忙出來迎接,只是他身上那件袍子於胸前黑了一片,高悅看得出那應是被什麽給熏黑的。

周斐琦免了眾人的禮,由張書仁和暗月陪著進了主殿。高悅跟著周斐琦身邊,確切地說是周斐琦一直牽著他的手,這一幕引得張書仁看了好幾眼,實在不明白今日皇帝為何帶一個後宮中人來這裏,當然,他也不敢問……

周斐琦坐下後,就問:“今日進展如何?”

一提這個,張書仁的臉就垮了下來,道:“不瞞陛下,今日只剛成了三回。”

“哦?可有找到結症所在?”

張書仁搖了搖頭,道:“下官雖尚未找到結症,但今日成得這三回所得之物,成色要比之前好不少,因此臣斷定改良後的方案還是有可取之處。”

皇帝聽後,沒再問他,而是扭頭對高悅道:“你從書上可有看到那硝石如何萃取的方法?”

高悅這次沒急著回答,關於火藥的發展那是歷經幾個世紀,無數科學家的智慧結晶,最終在現代社會普及。高悅無法斷定大周這個時代火藥發展到什麽階段了,他想著就從最開始的說是最穩妥的,於是他仔細斟酌了一下措辭,才道:“書上有寫,只是我沒見過實物,說出來也是紙上談兵,若是說錯了,陛下可千萬不要怪我!”

“朕不怪你。”

高悅這才道:“隴外有一種硫磺硝石木炭混造法,這種方法簡便低廉,據說產率很高。”

皇帝點了點頭,示意張書仁和高悅聊聊。

張大人這才開口,道:“侍君有所不知,這種方法雖說產率高,但易啞火,如今已不再用了。兩年前,倭國與我們東海那一戰,若非我大周用了黃色雷火,也未必能穩操勝券。如今,黃雷之術已不是秘密,因此陛下才會命下官再度提煉,只是,進展緩慢,不得結症啊。”

高悅聽他說完便明白了,大周的火藥研發,已經從最早的混合木炭和硫、硝,到了黃色□□的階段,目前張書仁正在做著跨越黃色□□的研究。要知道,19世紀60年代某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發明了黃色□□成就了一世聖名,之後他又在黃色火藥上進行了多次改良,為現代軍事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些不是高悅的專業,卻是陳謙的專業。

那家夥因經常接觸彈藥,對這些技術性的知識相當癡迷,他們倆同居的那套別墅,有一間書房裏全是陳謙搜羅來的相關書籍,高悅耳濡目染也看了一些。因此,這會兒聽張書仁說了這幾句,就推斷出了他的研究階段,他記得陳謙有一本書上曾記載了那位科學家在突破這個階段時用了一種化學物質——矽藻土。而再下一階段則是加入了硝酸銨。

在整個華夏最優質的矽藻土產自長白山,而硝酸銨在現代社會就是化肥。想也知道,這兩樣東西都不難得到,只是高悅出於謹慎,覺得這兩樣東西與其自己直接告知,不如引導張書仁去發現。

因此,待張書仁說完,高悅就笑了笑,問:“張大人所用的原料可還是霜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