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建文大典》攻堅小組(下)(第2/3頁)

後者回了一句:“找其他一樣耽誤了工期的勞役做幫手。”

“沒錯。”朱文圻在陳勝的名字下劃了兩道斜線,分別寫上了勞役和官兵兩個名詞。

“勞役是誰,是吳廣、是其他人,而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陳勝需要去團結的朋友!

官兵是誰,是陳勝和一眾勞役需要反抗和擊敗的敵人。”

大家夥都在這一刻接了一句話:“《建文大典》政治卷第一篇,我們無論在什麽時刻都要弄明白,誰是我們的朋友,誰又是我們的敵人!”

“說對了。”

朱文圻看著面板,將勞役和官兵兩個詞各畫上一個圈,在旁邊分別寫下‘朋友’和‘敵人’兩個詞。

“陳勝知道應該團結哪些人來做自己的朋友,並且明確的告知自己的朋友,哪些是他們的敵人,於是,這群勞役成功的憑借人數優勢,殺死了這群看押他們的官兵,逃脫出去,成為了自由身,也成為了反賊。

這個階段,我將陳勝這一群人稱為起義運動的初始階段,這個階段,陳勝他們是成功還是失敗?

結果顯而易見,他們成功了。

因為他們當時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推翻秦王朝,更不可能是為了打進鹹陽做皇帝,他們只是想要活下去,不會如此早的接受到法律的審判最終走向斷頭台。

而這個初始階段的成功勝利的因素是什麽?

是陳勝搞明白了敵我的身份立場,團結了應該團結的人,打倒了應該打倒的人。”

這個初始階段對任何人來說都不算什麽高深的學科,因為陳勝除了團結那些跟他一樣身份的勞役,總不能去團結官兵吧。

但朱文圻之所以要著重講一遍,這就是一種嚴謹的態度,一點一點的來分析。

“在取得初步階段的勝利之後,陳勝下一步的目的又是什麽?

是隱姓埋名逃進鄉野之間活下去,還是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搞出更大的動靜來?

顯然,陳勝選擇了第二條路,因為他已經將自己視為一個反賊了,反賊做到頭,那就是統禦天地的皇帝。

這個階段,我稱之為起義運動的壯大階段,而在這個階段,陳勝需要做的事是什麽?

毫無疑問,那就是繼續擴張自己的勢力,讓自己擁有和秦王朝平反軍隊正面抗衡的力量,而想要擴張自己的勢力,陳勝應該怎麽做?”

靳毅應了一句:“陳勝說了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沒錯!”

朱文圻重重的一拍面板:“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大家都懂,我就不做解讀,只說這句話除卻鼓舞人心之外的其他功效。

那就是明確本方勢力接下來行動的朋友和敵人。

誰是起義勢力的敵人?王侯將相!

誰又是起義勢力的新朋友?還沒有成為王侯將相卻想要成為王侯將相的人!

一句口號,明確的定下了本方勢力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自然也就更加容易的吸納更多的人來投奔自己,於是陳勝的起義勢力得以迅速壯大,使得秦王朝對他的剿滅一時半會無法完成,那麽這個階段陳勝最終取得的結果一樣是成功的、是勝利的。”

“《建文大典》政治卷第二篇,‘團結更多人,打擊少數人’。”靳毅感慨了一句“陳勝只說了王侯將相,將敵人的範圍局限在貴族,並沒有打擊地主、豪強、六國遺貴和地方的宗族勢力。

可以說,除了秦王朝的王侯將相是他的敵人以外,全天下都是他的朋友,而地方的地主豪強、宗族勢力又恰恰是一股接著一股有實力的生力軍。如果他當初搞打土豪分田地,那很可能他都還沒等到秦王朝的平反大軍,就被地方的地主豪強給先滅掉了。”

“說的沒錯。”

朱文圻在面板上鄭重的將這句話記下來,最後拍拍手。

“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陳勝起步的這兩個階段,目前來看都是勝利和成功的,在完成了這兩個階段之後,陳勝的起義運動進入到第三個階段,那就是成立自己的勢力。”

說到這第三個階段的時候,朱文圻便嘆了口氣,因為到了這一階段的時候,陳勝便失敗了。

“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忽焉,陳勝的起義勢力興盛的快,滅亡的更快,他的張楚政權甚至連一年都沒有撐住就煙消雲散,本人也死於兵刃之下。成功的經驗咱們已經總結出來了,那失敗的原因呢?”

一群人沒有各抒己見的侃侃而談,而是翻閱起《建文大典》,既然認定這本書裏面可以找到答案,那所有的原因都應該在這本書裏面。

“《建文大典》政治卷第四篇裏面有這麽一句‘凡是脫離實際的,將成功歸於虛無縹緲的天意,企圖以此愚昧百姓,那麽最終,百姓也會因為愚昧而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