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在南京(上)(第2/3頁)

病入沉疴才下猛藥,太平盛世,自然要治大國如烹小鮮,文火慢燉才是正確,這個問題上,陛下也批注過相關歷朝歷代的政改,有的屬於太激進,破壞了穩定的政治基本盤,有的就太瞻前顧後,缺乏不破不立的勇氣和決心。

所以,閣老勿作此念,更不應因此而行引退之事。”

這是個官迷啊。

楊士奇的心裏嘆了口氣,話說到了這個份上,解縉還是不願意退,難道他自己心裏不明白嗎。

漸變已經趨近尾聲,接下來的每一年,皇帝和地方都會開始逐漸審視內閣的成績,沒有拿出手的改革思路和具體政策,你怎麽服眾?

似乎從楊士奇的表情微變中解縉察覺到了一絲意味,突然說道:“閣老,下官倒有一個想法或許可行。”

你還能有個想法?

真不是楊士奇看不起解縉,前者自覺在眼下的大明,連他自己都有種漸漸不適應的感覺,作為一門心思搞學問的解縉,能拿出什麽建設性的政策來?

“說說看。”

雖然估計解縉嘴裏也蹦不出什麽象牙,但楊士奇還是願意聽一聽。

心裏就盼望著,畢竟編了那麽多年《建文大典》直到今天仍就正在進行收錄和補充的解縉,或許真能給出一點真知灼見也不一定。

“免除農業稅和實物稅!”

解縉不開口則以,一開口就把楊士奇嚇了一跳。

免除農業稅和實物稅?

“時下我大明糧賦三十稅一,有與沒有還重要嗎?”

解縉大抒己見,侃侃而談:“明年山東的幾大糧倉就會建好,屆時推出鹽糧指導價政策,落實中央鹽、糧兩項主要生活物資的管控制度,就可以放開手的吸納印度輸糧,糧價一旦平抑,有沒有這微不足道的糧賦都不影響百姓民生。

至於國庫的實物稅,主要便是除糧食以外的絹、鐵兩大課司,幹脆一並取消掉。江南和遼東兩個織造局已經不再是我大明眼下唯二的布絹坊,福建出布量、成衣量因為一個所謂的多嬌機擴大了幾十倍,將來浙江、廣東的商人引入使用,這對於織造局的沖擊絕對巨大。

而鐵課稅更是一年比一年低,工部現在需要的不是鐵,是鋼,是能夠支持多次發炮制造出來的炮管用鋼,廣東蓋樓,地方建橋用的也是鋼筋,沒人用鐵。

廢除實物稅,改以現銀折抵,拉大消費和貨物流轉,促進民間商業繁榮,如何?”

廢除實物稅,折並征收現銀?

楊士奇蹙眉苦思起來。

解縉這項建議具不具備可行性呢?

這就好比一條鞭法,有利有弊,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利弊自然不盡相同。

“明天,去文華殿,內閣會同各部一道商量一下吧。”

思忖了半天,楊士奇還是沒能夠拿定主意,解縉的建議對他充滿了誘惑力,畢竟就算是要退,楊士奇也希望在退下之前,能夠留下幾條良政,在飛速發展,越來越強大的大明天下,留下一點屬於他的印記。

但楊士奇又有一些擔心,畢竟國之大事,尤其是農業稅、實物稅關系國本,萬一出了點問題,就會牽涉幾千萬百姓,大功就成了大罪。

“這事先不提了,反正要等明天討論,倒是今年這陛下不回來過年,咱們這邊怎麽籌備新年的相關事項?”

碼過解縉的兩項提議,楊士奇又開始操心起別的事來。

朱允炆說不回南京就不回了,留下南京這麽一大攤子該怎麽操持?

皇宮的事內閣管不到,但外廷的事,深宮一樣不會管。

“新年大宴的規模、邀請參宴的官員名單包括大宴的流程都要細化和仔細考量。”

因為大明的建國日,也就是國慶節是正月初四,跟新年太近,故此每年新年都會有一次大宴,雙節一起過,算是家國同喜的好日子。

以往朱允炆在京的時候,正常的流程基本就是元旦當日,百官聚華蓋殿給朱允炆拜年,隨後君臣移步奉天殿,通政司宣讀新年詔書,肯定一下上一年的成績,肯定朝廷百官們的辛苦付出,最後以加俸一個月這項已成慣例的恩賞做收尾結束,宣讀完大家就可以各回各家過新年去了。

初二、初三放兩天假,給百官們一個走親戚和拜訪送禮的時間。

初四國慶,朱允炆白天會在奉天殿舉行一次授勛典禮,可能是授武勛也可能是文勛,甚至還授過面對工部匠戶的匠心勛章。

如果在上一年有重大事件發生,還會有其他相應的勛章授予。

比如抗洪勛章、一五計劃紀念獎章等。

授勛結束的當日申時開始,華蓋殿設大宴,大家夥痛痛快快的胡吃海喝一番,流程就算全部走完了。

而在這些流程中,需要皇帝在場的地方太多,沒有皇帝,不增加一些流程的話,那就不成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