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永垂不朽

在回太原的路上,雙喜到底還是在車廂內站不住,有些納悶的開口問道:“皇爺,李大寶的案子上,山西雖說無過但到底也不能說有功,而且山西其他方面也並不出彩,為何還要通令嘉獎呢?”

對於朱允炆在法理和道德兩個領域之間的決斷,雙喜聰慧已經明悟,唯獨想不明白朱允炆為什麽要嘉獎山西。

“朕也是沒轍啊。”

朱允炆搖頭苦笑:“李進這一嗓子算是把山西上下的魂都嚇沒了,朕不替他安撫山西,朕前腳一走黃福他們就得找太原知府的麻煩,那你猜猜太原知府會找誰的麻煩?”

雙喜頓時不吭了。

今天這案子固然不大,但影響不小,因為無論是雞毛蒜皮的家長裏短,還是大到滅門抄家的人間悲劇,到了皇帝這裏其實都是一樣的。

如果攤著山西官員倒黴,恰好趕上朱允炆心情不好,一樣可以把山西官員殺個人頭滾滾,好比洪武年的楊靖案。

皇帝是不講道理和律法的,因為皇帝的法權大於一切。

雖然朱允炆不會這麽做,但山西的官員心裏哪裏有底?當時幾百號人嚇得連魂都沒了,那種絕望的等待審判的滋味遠比挨上一刀更痛苦,如果朱允炆不安撫他們,他們絕對會搞死防控不利的太原知府。

那後者的氣該撒給誰?

只能是李進和李大寶兩個告狀的‘刁民’。

朱允炆畢竟不能一直待在山西保護他倆。

“朕把自己的大氅留給了李進,又安撫了山西官員,這件事就算是揭了過去,塵埃落定。”

朱允炆打了個哈欠,側臥在軟塌上:“總不能為了李進兩個人,把山西的官員撤換一遍吧。”

“皇爺聖明。”

雙喜捧著杯茶送上去,嘿嘿笑道:“小到此間鄉情,大到家國社稷,無不被皇爺處理的圓滿通透,這份功力,奴婢這輩子拍馬估計都看不懂。”

車轅在並不平穩的道路上往太原折返,顛簸搖晃的時間一久,朱允炆這眼皮子就開始打起了架。

四周的黑暗越來越深,直至整個意志開始沉淪,最後被一道聲音喚醒。

“皇爺,咱們到了。”

驚坐起,朱允炆長出了一口氣,接過一杯熱茶一飲而盡,擡手一抹,才發現自己的額頭竟然滲出了不少的汗漬。

搖頭苦笑:“朕竟然睡著了。”

雙喜看的滿眼擔憂,接過茶船添上一杯:“皇爺您平素裏太過於勞心傷神,為聖躬計,歇段日子才是。”

“是要歇歇了。”

朱允炆起身走到臉盆處擦了一把臉,擡頭看向銅鏡中的自己:“這幾年精力愈發不濟,是警兆啊,好在眼下蒸汽機總算是出來了,朕也算是心頭去了一塊重石。”

自打登基以來,朱允炆每天基本都要工作到子時,天剛亮就爬起來繼續工作,如此往復十幾年,沒猝死都算是老天賞命。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朕的本錢看來比起爺爺是差遠了。”

朱允炆苦笑不已:“爺爺三十年如一日的理政,盛時一日三朝,小到縣鄉瑣事都親自批示,朝野事無巨細皆一力操持,朕這整日偷懶反而還比不上爺爺,真是慚愧。”

整理好自己的儀容,朱允炆才推開裏間的門,慢慢走下車輅。

身後的雙喜有心上前攙扶一下,到底是沒敢搭這把手。

皇帝才三十多歲,正值盛年,從來沒讓人搭過手,萬一被人看到,風言謠傳就該甚囂塵上了。

“今天再見到來送奏本的官吏你給說一聲,除了陜甘退耕和明聯的相關事務之外,國內的事,內閣自己拿主意就不要給朕發來了,一應奏本批完交給通政司留档,等朕回去之後再看吧。”

朱允炆邊走邊交代著,雙喜沒有搭話,倆人身後隨駕的翰林郎倒是一字一句的抄記了下來。

“再給四叔說一聲,軍務方面除了西南馬大軍的之外,其他的就一概不要發來了,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軍改落實就成。”

一走進正堂,朱允炆也不用在端著,靠進太師椅內,等著隨扈們準備午膳。

“還有,朕今年過年不回去了,讓他們自己過吧。”

不回南京過年?

這個消息著實讓雙喜有些始料未及。

“皇爺,咱們這行程基本上都是定好的,三日後啟程,正好可以趕上小年那天回南京。”

“不回去了。”

朱允炆擺擺手:“山西都來了,朕就順道北上出關,去一趟漠庭。”

聽到朱允炆要去漠庭,雙喜一邊準備著碗筷,一邊開口勸道:“這個節骨眼,漠庭可是冷的很,皇爺怎得想起去那了。”

“朕去祭奠一下盛庸將軍。”

朱允炆捧起碗來,卻遲遲沒有動筷:“當年盛將軍並數萬兒郎埋骨草原,這才有今日三部漠庭,有我大明邊疆今日太平,朕當年祭過一次,這些年就再也沒來過,今日既然已經到了山西,又逢年關臨近,當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