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告禦狀!(下)(第2/2頁)

礦井死人是常事,郭萬三手下負責礦井的工頭也沒說啥,該咋賠咋賠唄。

但老頭的家人不願意了,還跑到縣衙把李大寶給告了。

你不給換這個崗位,人能摔死?

縣令一聽,咂摸著也是個道理哈。

誰在哪個崗位那是安排好的,你說換就給換了,起因在你身上,你不負責任哪行,不過念在李大寶也是出於這個尊老愛幼的美德,所以也就判了李大寶賠償老頭家屬十兩銀子。

李大寶當然滿肚子委屈。

老頭久在井底,腿腳不便,因泡水而疼痛難忍,如此久持下去必落一個殘疾,出於幫助和尊老的美德才慷然把自己的崗位讓出去,自己選擇跑到井底,涉水工作。

自己一片好心沒換來道謝也就罷了,還要為老頭的意外死亡負責任?

這上哪裏說理去!

李大寶的冤屈沒換來啥好結果,最後因為咆哮公堂被打了一頓板子,該賠的十兩也一文沒少的掏了出來。

這事按理就算到此為止,塵埃落定。

但李大寶的哥們李進可不那麽想,這不就趁著成為工人代表的機會,壯著膽子找到朱允炆喊了這麽一嗓子冤。

“行了,朕知道了。”

朱允炆還當什麽大案呢,結果就一起民事糾紛,介乎於法理與道德之間。

“你說李大寶是出於好心才換的崗位,這事能證明嗎?”

“當然。”李進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回皇上的話,我們整個煤井的人都能證明,包括當時在井底的監工都知道此事,平素裏工友之間換換崗是常有的事,為的就是能跟相熟好友離得近便些,做工的時候能有個說話的伴,不覺枯燥。”

“能有人證明,那就說明換崗是李大寶出於一片好心,出於尊老和幫老的美德才做的好事。”

朱允炆頷首,看向黃福:“說說,你現在咋想?”

得知事情原委的黃福也覺得自己從地獄回到了人間,整個人都快虛脫了,聞言連忙振起精神:“李大寶的賠償銀我們布政使司補償,那個斷案的縣令撤職查辦。”

“不不不。”

熟料朱允炆聞言反而搖起了頭:“這反而不對了,縣令斷案基於法理,咱們覺得李大寶冤是基於道德,這樣吧,弘揚傳統美德和提倡百姓踐行美德,諸如尊老愛幼、見義勇為這都是朝廷一貫宣傳的。

既然是朝廷宣傳的,百姓依從才去做的,出了這種事情,朕這個皇帝和內閣應該來負責,而不應該是斷案的縣令和踐行美德的李大寶來負責。

這十兩銀子呢,朕出,另外再補償給李大寶十兩銀子,至於他那頓板子,是因為咆哮公堂而受,不另予補償了。

至於那位縣令,基於法理而斷案,雖不近人情卻恪守本分,並無過錯,不賞不罰便可。”

說完了這些處理的意見,朱允炆看向李進,溫聲問道:“如此,你看可好?”

後者哪裏還敢有二話,當下便跪地心悅口服的叩首道:“草民代大寶謝陛下天恩。”

“子貢贖胞的典故你們都知道,朕就不多提,朝廷弘揚美德,自然要朝廷來為美德負責,假使都推給百姓自己,將來整個國家就再也沒人願意去踐行美德了。”

朱允炆起身直接走上車轅,留下了這句話:“山西政績斐然,朕這些日子也都看在眼裏,此事也算是秉公而斷,吏治便算清明,朕很欣慰,通令嘉獎。”

駕輅起,數萬大軍拱衛著朱允炆離開了,留下一地如蒙大赦般的山西官員。

“藩台大人,這陛下的大氅。”

黃福還在擦汗,身邊的近人湊上來嘀咕了一句,前者側首,便看到李進的肩頭還披著那件華貴的絨氅。

羨慕的咂摸了一下嘴巴。

“真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氣,既然陛下賞他,那就是他的了,回城。”

一場攔駕告禦狀的橋段,算是到此為止,落了個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