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劍南春(第3/3頁)

其余的,無非就是生活中的其他所需物資,譬如果蔬、肉食、鹽油醬醋、木柴煤炭等物。

這些東西會有一段時間的暴漲,不過朱允炆跟內閣也都做好了準備。

這事亦有提及。

最多無非是一個建文十二年,等到轉過年勢必又會回落。

而有儲備糧的支持,四川的百姓實際上不會受到多大的沖擊,因為不膨脹的時候他們日常生活中也不會買肉、買水果等食品。過冬也不會燒木炭取暖這般奢侈。

無非就是做飯的時候,少放些鹽巴、醬醋等作料。

等到自貢的鹽井擴產,釋放出來的脫產群體如李三等人一般,建立起一個又一個家庭作坊、集群作坊後,這些所有的生活物價就會回到之前的價位,甚至更低。

所以階段性的通貨膨脹,簡單的解釋,可以理解為一種利好、一次風口。

比如,現代社會中每次大規模拆遷都會使得搬家公司的費用上漲、房屋租賃金上漲,而最離譜的,就是連夜場小姐姐的小費都跟著上漲。

等到生活物價平抑下來,服務產業就會緊隨其後的發展壯大,至於服務產業的價格上漲,跟老百姓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對大明時期的百姓來說,像逛青樓、聽戲曲這種服務業,什麽時候成為評定生活質量的一項指標了。

李三是鐵了心要搞自營業,想賺錢發財,而他的一番侃侃而談,也讓村長老頭頗為動心。

加上李二寶在一旁的幫襯配合,很快便達成了共識。

而有了村長老頭的加入,說服全村人一起集資興廠、大辦酒坊的想法就很容易實現了。

村民鄉親們多沒文化主見,有村長的帶頭,加上李三、李二寶巧舌如簧的鼓動,加上對進城後未知的生活抗拒,大家夥還是願意留在幾十年的村子裏生活。

於是,建造李家釀酒坊的事業就此提上日程。

“那咱們字號叫什麽名字?”

在采買回來的一大堆工具設備前,李二寶一邊安裝,一邊向不遠處忙活的李三問道:“要不,就叫李家酒?”

取名字這麽文雅、高難度的任務,李三的文化水平哪裏回答的上來,只好把這事推給村長來拿主意。

老頭也不行,好在村裏有一個讀過書的酸文人,雖說沒考上功名吧,但肚子裏的墨水還算有一點。

“要不叫蜀都酒?”

“這名字城裏已經有酒坊起過了。”

這下可難住了讀書人,他念叨著:“咱們巴蜀大地,有啥出名的?”

“熊貓,皇帝老子給起的名字。”李二寶念叨了一句。

讀書人就遲疑道:“那叫熊貓酒?也不好聽啊,什麽蛇酒、虎鞭酒等好理解,咱這熊貓酒要讓不知道的人聽了,還以為是把熊貓泡酒缸裏釀出來的呢。”

“那還有啥出名的啊。”

李三在旁邊嚷嚷:“咱們四川有名氣的,無非就是那幾個,劉備劉皇叔,武侯諸葛孔明,李白的蜀道難。”

“大耳朵酒、臥龍酒、蜀道酒?”

讀書人嘀咕一通,一點都不滿意,突然他的眼睛亮了起來。

“誒,咱們四川,幾千年來可是有不少雄關那也是天下聞名啊。”

欲入西川,由北自南真可謂雄關天塹不少。

“哪個雄關最有名氣?”

“劍閣。”

老頭在一旁幫了句腔:“自古破劍閣方可入蜀中,這話是城裏說書先生講的。”

“那就叫劍閣酒。”

村長的大兒子在旁邊插了一句嘴,一個名字念叨了半天,他都急了。

讀書人來了靈感。

“劍閣酒不好聽,咱們成都在劍閣之南,依我說,不如叫劍南酒。”

劍南、賤男?

喝這酒的男人犯賤不成?亦或者說這酒賤?

這不影響銷量嘛。

村長拉了臉:“不行,此名有傷大雅。”

“那要不,就把酒字給去掉,咱們賣的本身就是酒,沒必要還在加上一個酒字反倒顯得刻意了些,就好比人家江南那女兒紅,也沒說在最後加上個酒字。”

讀書人想著:“時下是秋天,劍南秋如何?”

“秋為凋零之季、草枯葉落,不吉利。”

讀書人一拍大腿:“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為萬物生長,諭示生生不息,不如就叫劍南春,也盼一個好彩頭,預祝咱們村裏的酒,能向天地自然生長那般,可以越賣越好。”

劍南春?

大家夥咂摸一番,都覺得此名不錯,紛紛點頭。

“好名字,那就如此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