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劍南春(第2/3頁)

最多,搶完你的東西饒你的命。

李二寶的擔心不無道理,這一下把李三也給整猶豫了,心中想搞自營生路的信念稍稍有些動搖,但很快,他又突發奇想。

“誒,你說咱們要是能說服大家夥一起辦,怎麽樣?”

全村一起釀酒,搞一個大大的釀酒坊,不僅解決了安全問題,還能使規模產量擴大化。

“二寶,你先跟哥說一下,這釀酒,好學不?”

“反正不難。”

二寶的如實相告,讓李三堅定了內心,後者興沖沖的拉住李二寶的手腕:“走,咱倆一道找村長去。”

李二寶被他這突然的一拽嚇了一跳,一邊被拖著走,一邊嘴裏嘟囔:“誒三哥,你別總那麽心急啊,咱倆在合計合計。”

“還合計個屁,等鄉親們離了村,再想找大家夥都不好找。”

兩人一前一後的趕到村頭村長家裏,小老頭這會正悠哉的靠在太師椅裏品茶呢。

村裏動遷,就數這小老頭最開心。

十幾畝地,大幾百兩雪花銀,老頭心裏盤算著自己也沒幾年好活了,沒曾想,這日子臨了臨了的歲數,還能享個幾年清福。

家裏幾個兒子自打賣地後,也陡然孝順了不少,家裏一派父慈子孝。

老頭心裏還在美著,李三跟李二寶就尋了過來,屁股沒落座呢,李三就開門見山說了來意。

全村集資,搞個大型釀酒坊?

老頭被李三的提議說懵了。

種了一輩子地,打祖上就在湖北種地,到後來遷到這四川也還是種地,三個兒子要說種地,那也個頂個是把子好手。

幾代人凈種地了,誰也沒動過做買賣的心思啊。

老頭還在遲疑,家裏幾個兒子反倒是先開了腔。

“不成,不成。”

老大第一個張嘴,對李三的這個提議直接嚴詞拒絕:“不會釀、不想釀。”

老二也沒什麽文化,說不出別的理由,但會點頭:“大哥說的對。”

就剩一個老三了,秉著幫親不幫外的理也點頭:“大哥二哥說的對。”

但三兄弟心裏的小算盤李三直接一語道破。

“啥子不會,二寶都說了,這東西不難,好學的很,我看你們仨,就是想著分了大爺的錢好進城尋歡找樂子。

大爺,你可不能在這個時候糊塗咯,你只要把錢一分,百十兩銀子看著多,但坐吃山空、花天酒地,那也是快的很就花光。”

這番話把三兄弟都說急了,老大更是擼起袖子打算揍李三,被老頭一聲喝住。

老頭雖然老了,但心不瞎,賣地之後幾個兒子突然變孝順的原因他心知肚明,不就是惦記賣地的銀子而已。

兒子惦記老子的家產,天經地義。

老頭也沒打算說都攥在自己手裏,分肯定是要拿出來分的,不過李三這番話卻說的他很是動容。

分賬容易,但分完之後,保不齊窮一輩子的三個娃把持不住,萬一進城染了黃賭,百十來兩銀子怕就成了一夢黃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進城可還得買房呢。”

這時候,李三又添了一把火:“眼下成都城裏的房價可不便宜,您要一家夥著住,那也要買個五六間,分家住,更不得了。”

說完,還捅咕了身旁的李二寶兩下,示意後者幫個腔。

李二寶回過神,明白了李三的意思,忙不叠的點頭:“是啊大爺,三哥說的對,這釀酒可以搞,不難學,我這打小就進城給人做工,這麽些年,從頭到尾可都學會了,我來教大家,保準學的快。

眼下糧價便宜,酒坊的效益還不錯,而且您想,這時候整個成都府退了幾百萬畝的耕地,可是大幾千萬兩銀子撒了出去,家家戶戶都有了錢,兜裏一有錢,可不就下個館子、逛個窯子,這酒水還愁賣不出去?

糧價低、酒價漲,要發財的。”

倆人一唱一和,別說老頭了,三個兒子這會都動了心。

細琢磨,還真是這個道理。

雖然李三等人只是一群沒什麽文化的農民,不懂啥叫經濟學中的通貨膨脹,但並不妨礙他們仍然可以看出這其中的商機。

朝廷這次為四川退耕的事,準備了上億兩退耕銀,制造了幾十萬脫產拆遷戶,這群人一起消費,但四川地界流通的市場貨物和儲備數量卻不能提供有力支持,就會造成需求大於供給,如此一來,通貨膨脹現象那是勢必會出現的。

但通貨膨脹並不全然是淺顯的壞處。

更不要認為一旦通貨膨脹,老百姓就活不下去了。

在退耕之事定下來之後,前文就提到過,嚴震直向朱允炆提過要為此預留儲備糧一千五百萬石。

為的,就是預防四川的通貨膨脹現象。

雖然糧食不能提供所有的需求供給,但糧食是基礎物價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