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大明商業銀行構想(下)

接到朱允炆召見的時候,郭資正忙得焦頭爛額,雖然他早前久在戶部打滾,這兩年又接了商部尚書的位子,但對於朱允炆開辦銀行的指示,他仍然是覺得棘手不已。

向民間吸納存款和發放貸款?

後者還可以理解,畢竟前幾年國家財政吃緊的時候,戶部沒少從皇商總會那裏周轉銀錢,一借一貸,支付息錢便是。

但面向民間吸納存款,這事能成?

老百姓能願意把兜裏的錢放進除自己腰包外的任何地方嗎。

民間百姓對於管理錢財的習性郭資少年時家境不好那是深有體會,哪怕結余下幾十個銅板,父母都恨不得在墻上掏出個窟窿來存放,而後一天起碼翻來覆去的查看三遍。

更別說那些喜歡把銀子埋進土裏的地主了。

這種隱憂和質疑,郭資當著朱允炆的面直接說了出來。

“銀行是必須要成立的,沒有銀行,就不可能存在繁榮的商業行為。”

朱允炆堅定語氣:“銀行成立的前期,困難一定會有,質疑也一定會有,這些都不是什麽大的問題,朕唯一擔心的,便是如何規範我大明的貨幣體系。”

寶鈔因為仿造容易早早就被朱允炆停印,畢竟這東西創造過短短十年貶值數倍的尷尬成績,老百姓也敢就不認,再不停下來,那些印假鈔的就把老百姓的血給吸幹了。

而使用現銀和銅板,這又牽涉到稱量、成分的問題,因為民間有很多的碎銀角,有的很摻雜許多其他的金屬成分,不是足銀,價值上無法與等重的純銀相媲美,購買力上一般都是在商業行為中,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定。

搞銀行,就要統一貨幣。

而一旦統一貨幣,那麽鑄幣權就將直接與國家的經濟命脈掛鉤。

鑄幣權天生就屬於中央,但是架不住民間有奇人異事竊取啊。

“陛下,要麽我們也學習歐羅巴搞金銀幣種?”

金幣、銀幣加上大明的銅板,倒也勉強算是構建出貨幣體系。

“你覺得歐羅巴那種貨幣體系就沒有一丁點風險,是完美的了嗎?”

一聽這話朱允炆就氣不打一處來:“朕告訴你,就朕從這群歐羅巴商人那裏知道的,眼下歐羅巴市場上最起碼流通著上百種硬幣!

他們搞的那什麽貴族封建,導致中央無法保持鑄幣權的壟斷,許多的地方貴族為了牟取私利,不停的降低貨幣的成色,結果導致貨幣系統出現嚴重的信譽危機,貿易受挫。

眼下亞平寧半島的商人,在面對西歐的商人,甚至要求實物信貸,要土地上那一片片的農作物。”

制造幣種也不是絕對的安全,因為老百姓很難知道表面那一層鍍銀包裹下的內在到底是什麽玩意。

而且幣種制度最大的威脅就是鑄幣權的分散,民間商人只要手裏有現銀,隨時都可以偷偷摸摸的開爐造幣。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沒有被仿造的風險,這種貨幣體系又有什麽改變呢。

都是中央有多少儲備銀就發行多少貨幣,搞銀行的目的是什麽,不還是為了讓國家可以將一兩銀子當二兩甚至是三兩來花嗎。

總不能中央帶頭來造假冒偽劣的硬幣。

“那麽多年,防偽的技術難道就沒有一丁點進步不成?”

一提起這事朱允炆就有些火氣升騰,雖然他當年下令停發的大明寶鈔,但是對於印鈔票的事他一直沒想過作罷,只是一直在等待罷了。

等待著能夠最大限度提高偽造難度的防偽技術誕生。

郭資被訓斥的唯唯諾諾,只好硬著頭皮辯解了一句:“回陛下的話,防偽的工作前些年戶部一直在委托工部做,倒還是有一些眉目進展的。”

這群官僚,除了會踢一腳好皮球,別的一點本身都沒有。

“歐羅巴商人眼下主要使用的是金幣,因為金子的特質和成色易於鑒定和發現端倪,加之金子的價值更高,可以滿足那些商人進行大規模商業買賣活動的需求。”

朱允炆沉吟了片刻,只好說出自己的想法:“眼下我大明的商業買賣活動,動輒也是數萬兩、甚至是數十萬兩,但咱們的金子儲備數不高,所以一直以來都是依靠南洋的現銀來支撐,發行金幣不現實,那就造銀元寶吧。”

純銀的質量跟摻雜其他金屬是有顯著差別的。

“不要造那些一兩重的小物件,要造就造五兩以上的官錠,這樣想要仿造,一旦摻假,真假兩錠銀子放上秤之後立馬就見差異。

順便讓工部在督造的時候,在元寶肚子上蓋上印戳,民間想要仿造的話,給他們加點工作量。”

“官錠由五兩起始,那民間的小規模買賣行為便只能通過銅板交易了。”

對於郭資這個擔憂,朱允炆反問了一句:“可有私鑄銅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