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他說人民萬歲(第2/4頁)

四百三十萬,恰恰是洪武十三年時的記錄。

丁景福一看這架勢,還想著給他前兩年剛拜的老大哥楊士奇請示一下,結果後者派來的都察院監察官吏已經為他帶去了楊士奇的意思。

“如果山西不能完成計劃指標,下場一定會很慘。”

五年之內,全大明要保證完成六百七十萬丁口的增幅,而山西不過才攤派了七十萬,要是完不成,楊士奇保證不會放過丁景福!

丁景福也是個狠人,知曉此間之事沒有轉圜余地後,便殺氣騰騰的召見了各府知府。

“那些喜歡買丫鬟小子的煤商,除去給他們留下每日通商押車的家丁之外,全部給我遣散了,尤其是丫鬟,誰也不許再買丫鬟。”

矯枉過正也好、偏左也罷。

中原的國情就是如此,一項新的政策出台,要麽是東風壓倒西風,要麽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當然即使如此,丁景福也沒有敢趕盡殺絕的把所有家丁都遣散,嚴令地方必須要給這些煤商豪強留下足夠他們商業運轉的人手,不然這些煤商不能運煤,商稅就會下滑,到時候一樣是任務不達標,還是死路一條。

丁景福雖然懶得管那些豪商大戶的死活,他的眼裏只有他自己的死活,但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他還是拿出了一省布政使的智慧來的,該狠的地方毫不留情,但該留余地的地方,他也是嚴格要求府縣一級,並且派專人時刻監督查辦。

“對於膽敢不從的,定罪抄家!”

破家縣令、滅門府尹。

在古代,一個府的知府主官都可以輕易定黎庶百姓一家的生死,何況丁景福這般的一省封疆?

他不把計劃指標完成,他自己就得上斷頭台。

上行下效,有什麽樣的領導就有什麽樣的下屬。

丁景福發飆,他手下的知府、縣令則就快發瘋了。

既要抓丁口田畝、還要抓經濟發展,兩手都要抓,兩手還都要硬。

以前怎麽沒發現,原來我們這些當官的這麽能幹呢?

就在這麽短短不到三個月的功夫,在保障山西煤商總會的煤運沒有受到影響的基礎上,山西愣生生清理出來將近十萬名半大小子和姑娘!

楊士奇說的沒錯,事在人為!

只要大明這群官僚想做,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只是他們平素裏懶散慣了,怠慢慣了,真把他們逼上絕路,他們就能爆發出比平時強大十倍不止的幹勁和鬥志。

“先幹他一個小目標。”

幾乎各府縣一線都扯起了橫幅,楊士奇這句金句成為鞭策基層官員胥吏奮鬥的箴言,所有人都在為五年計劃而努力。

而像沿海清理出來、多出來的大批家丁仆役,則被遣送到河北編戶,那些幾百上千年來跟官僚階級沆瀣一氣、一體同心的地主豪紳在這一次大規模的清查運動中,被他們曾經依附的官員狠狠的捅了一刀。

“做買賣就好好做買賣,養那麽多下人幹什麽?出個門前呼後擁的,你到比本官還氣派了。”

一個福建的富商,占地近百畝的宅院裏養著幾百名下人,當地的知府知道後都覺得不可思議。

什麽時候大明的商人都那麽囂張了?

朝廷放開商禁才六年,這群資產階級就開始迫不及待享受奴隸主的高高在上?

也是這個發現,都沒等內閣立法,地方反倒開始出台臨時條例。

“非商運行為需要,一戶不允許超過十名家丁仆役。而需要行船、押車的商戶,持有效經商許可至衙門申報家丁數量,實際清點中不得超出申報數量。”

官僚階級算是正式跟豪強鄉紳階級走上了對立面。

而在這種局面下,很多事情也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就比如江南清理出來的人口因為沒有多余的土地耕種,就會被充到河北墾荒,這樣一來就算是一方出人口、一方出土地,雙方合力實現新增在冊丁口和田畝數計劃。

通力合作,大局為重。

“集中力量辦大事。”

求是報每一期的刊文都在渲染這種如火如荼的社會氛圍,讓朱允炆甚至有一種恍惚,這種全天下悶頭向著一個目標奮鬥的氣氛,就好像他小時候,他的爺爺,一名老紅軍的老年回憶時那般。

“當年那位大手一揮,全國一心,都有著移山填海的昂揚鬥志,這天底下,也就沒有什麽難事,因為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

那個五零年代、六零年代創下的奇跡嗎?

朱允炆抄起內閣的抄報,看著這幾個月內各省陸續匯總的成績,陷入沉默當中。

如果這輩子在這個時空,他能有這個榮幸致敬偉人做幾件大事出來,倒也是死都瞑目了。

念及至此,朱允炆心旌神搖,召來了胡嗣宗,他要刊文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