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改革朝堂和一五計劃(上)(第4/4頁)

年年祭天,年年天災不斷。

那還祭個屁啊!

暴雨、洪水、地震、山火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東西,你祭不祭,該來的還是一樣會來。

那你祭天的目的是什麽?強調受命於天嗎。

“陳勝吳廣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朱允炆目光所過,四人都面色突變。

皇帝腦子又抽風了,怎麽好端端說這麽一句話。

“當年安童榮也說過,‘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

朱允炆渾不在意的說著這麽兩句在古人眼裏極度犯忌諱的話。

“使民開智,百姓自然不再會去相信所謂的受命於天,不會相信什麽是天人合一者即天子。

太祖皇帝起自寒微,鬥倒了那麽多大地主出身的豪強,原因不是因為太祖他老人家承天命,而是因為太祖順民心!

因為太祖順民心,所以太祖兵強馬壯!所以太祖得天下開國我大明。

遮遮掩掩不敢說沒有這個必要,朕就算把這兩句話說給天下聽,難不成就四海皆反了嗎?”

百姓或許懵懂,但大明的每一位將軍、大臣哪一個不知道這兩句話?

為什麽他們不造朱允炆的反呢。

因為他們知道百姓的民心向著朝廷,軍隊中的軍心向著皇帝,他們就算拿著這兩句話招搖過市,也沒人會響應他們。

“很多的事情說道本質上其實很簡單,是你們這些人把他給弄得復雜化了。”

朱允炆手指虛點,四人便有些不好意思的訕笑兩聲。

“把什麽皇帝啊、君權啊弄得雲裏霧裏,讓百姓、卒武看不懂,以為他們看不懂就會害怕和畏懼,你們要知道,一旦他們吃不飽飯的時候,什麽玩意在他們眼裏都不可怕!

而只要讓他們吃飽飯,誰動他們的飯碗,他們就會跟誰拼命。”

這麽簡單的道理,基本上是有點智商的都懂,卻偏偏還有那麽一小撮人鼓吹著一旦皇帝面上那層神秘的面紗拿下,就國之不國了。

“禮部只負責外交,祭祖由宗人府操持,我大明不需要天地庇佑,太祖活著的時候太祖在保護我大明,同理,朕只要活著一天,自然由朕來保護我大明!”

以人代天之責!

有江西抗洪的事坐底,朱允炆有這個底氣說這句話。

誰在皇帝這個位置上,誰就要擔負起這個位置的責任!

“至於興辦教育的事也不歸吏部或禮部分管,添設教育部,由內閣直接領導。”

朱允炆說到這裏也有些累了,端起茶碗一飲而盡:“目前朕的想法也就這些,把各部署衙的事都細分出來,各領一攤,各管各事。內閣統一領導,向朕負責。”

吏、禮、工、戶、兵、刑是傳統六部,然後便是新添設的商務部、國家資源部、稅務總署和教育部,中樞衙門從六個變成十個,六部的權力稀釋了,但內閣的工作量則加了不少。

內閣四人仔細想想,覺得拆了六部也挺好,起碼位置多了不少,外廷的權力被稀釋掉,任何一個部門都不具有獨立影響朝廷或者皇帝的能耐,算是皆大歡喜。

“部門增多了,各自的職責也明確了,那麽接下來就要定一個指標。”

為什麽要拆六部出來,因為朱允炆打算給他們增添點壓力。

那就是政府工作計劃和績效指標!

“自明年建文六年開始到建文十年止,每五年內閣要拿出一份詳實的工作計劃,領導和監督朝廷各部堂署衙的工作,內閣和各部堂署衙向朕簽署軍令狀!完不成,一律撤職歸鄉。”

內閣四人互相對視,都苦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