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滅亡朝鮮條款(第2/4頁)

雖然這些異族中女性較多,男丁幾乎在之前那幾場大仗中死傷殆盡,但可還有三四十萬的男童和十余萬成年男性呢。

朱允炆必須要保證自己的民族政策順利推行下去,更要保證這項政策的落實無限接近百分之百,不然,一旦放任他們脫離監管繁衍壯大,那麽,他就成了民族的千古罪人!

“陛下高瞻遠矚,臣一定不負聖望。”

平安躬身抱拳,領了命。

“朕的意思就是這般,遼東的衛所整合一下,數量就在十幾個就夠了,集中在遼南沿海至朝鮮邊疆一帶,朕屆時會從南京往這裏派遣官員,先把布政使司的架子搭起來,隨後按照民族的成分來規劃府縣。

你的遼東都司要全力配合,必要時,一旦出現沖突和不服從彼時布政使司衙門的情況,你知道怎麽處理。”

看到朱允炆眼神中的冷酷,平安忙低下腦袋,堅定道:“請陛下放心,臣曉得。”

等平安離開,朱允炆開始考慮起這遼東的官員應該如何挑選,結果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人尋了過來:朝鮮的國王李芳果。

臨時行宮外的小宦官進來通傳時,朱允炆還楞了下神。

“這玩意來做什麽?”

從朝鮮來東勝衛的距離可不短,可是好幾千裏呢。

堂堂一國的國君,要出多大的大事才能被逼的親自尋過來?

“召他進來吧。”

朱允炆將自己的便服換成皮弁服,沒多久便看到一臉風塵仆仆,穿著一身臟兮兮王服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倆人誰也不認識誰,但衣服和位置足以證明各自的身份。

“小國朝鮮國王李芳果叩見大明皇帝陛下。”

極其規矩的,李芳果朝著朱允炆行了朝禮。

“平身吧,賜座。”

朱允炆皺著眉頭,開門見山的表述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卿,怎得這般就來尋朕了。”

沒有任何的征召,甚至沒有提前派出使者通知,一個屬國的國王就這麽一副難民般的德行,從自己的國度不遠千裏找到他朱允炆的臨時行在。

還有,他是怎麽知道自己在東勝衛城而不是在南京的?

“陛下,朝鮮危矣啊。”

還沒站起來的李芳果又噗通一聲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而後在朱允炆不耐煩的催促下,斷斷續續哽咽著把來意說了出來,直聽得朱允炆啞然失笑起來。

原來自從《庚辰條約》簽訂之後,大明的商人在利益的驅使下開始一窩蜂的湧入朝鮮,大肆圈屯物資,哄擡物價,因為免稅條款和無權追究處罰的原因,朝鮮朝廷只能眼睜睜看著這麽一群大明商人把朝鮮攪得天翻地覆。

老百姓口袋裏的錢被榨幹也就罷了,最要命的,大量朝鮮的物資還被屯在這群商人手中,導致大量的朝鮮百姓生活物資短缺,而這麽一群商人又拿出了一份‘賣身契’般的契約,聲稱只要這群朝鮮百姓願意簽署做工,就屬於“某某商會”的正式員工,可以領取不菲的酬金和其家人擁有平價購買各種商品的特權。

於是,大批的朝鮮百姓為了生存,認頭簽了這種契約,而後給家裏留下一筆不菲的安家費後,義無反顧又茫然的登上位於濟州島的大明海船,走渤海灣抵平津。

這些朝鮮人走了不要緊,關鍵是幾年的功夫過去了,沒見回來啊!

這些朝鮮百姓去了哪?

朱允炆心裏當然知道,正在河北山西兩地挖煤呢!

因為搞勞工輸送這事最狠的,就是他自家的皇商總會!

這下好了,朝鮮的百姓不幹了,他們帶著滿滿的怒氣找到當地的衙門,朝鮮的官衙哪裏敢管大明的商人,而且這些進入朝鮮的商人都是聯合在一起的,各自都帶了不少的家丁護衛,加上皇商總會的牽頭領導,大明在朝鮮國內的駐軍那自然是極力保護。

官衙不作為,百姓的怒氣可就越積越多。

大家夥一合計,得了,咱們造反吧!

一場大規模的起義在各道府發起,一呼百應,便成燎原大火之勢,幾十萬的百姓向著京畿道運動,而朝鮮的正規軍早就因為李芳遠的原因,全數成了大明的軍事戰犯,正忙著修路開渠呢,朝鮮境內只有星星散散數量的各道府軍,李芳果嚇得沒轍,只好找到京畿道的大明駐軍。

於是,這支大明的駐軍幹脆帶著李朝王室和在朝鮮國內的大明商人集團,從海上轉道濟州島,撤回了北平!

撤回來的這支駐軍並不知道朱允炆在草原,他們的情報第一時間送向了南京總參。

而李芳果是因為向北平布政使司遞了國書,後者衙門口告訴的李芳果,朱允炆這個建文帝沒在南京,北上巡遊草原呢。這就導致了朱允炆還不知道這件事的時候,李芳果這個朝鮮國王已經來到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