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建文大典的構想(第3/3頁)

楊士奇坐在下首記錄著,聞言擡起頭:“勞工的數量不夠,工部派人去測繪計算了一下,自忠明府修一條直通河內的國道出來,想要在明年完工,起碼需要二十萬人兩邊一起動工,現在廣西那邊只招募到了五萬人,缺口很大。”

“要不,從交趾本地募一批?”

解縉開口提議道:“十五萬人的缺數,眼下只有交趾拿得出來。”

“交趾剛打完仗,一時半會恐怕也補不齊啊。”

而且恢復交趾的民生關切到日後大明開海的國事,加上之前那一場大仗打下來,交趾現在活著的本就多是老孺病殘,就靠著這批壯勞力在家耕地生娃呢,暫時不能動太多。

朱允炆蹙著眉頭,這眼就瞄向了大案上那封胡嗣宗剛剛送來的奏本。

要麽,把佛祖座下的那些農奴借來用用?

這到還真是個好機會,仔細操作一番,未必不能實現。

“行了,這事朕來想辦法吧,下一項。”

殿裏眾人都相視一笑,心中便明白皇帝必是有了思路,跟著這樣的皇帝幹事倒也痛快,雖然皇帝經常幹一些上不得台面的腌臜事,但中心思想都是為了大明朝廷。

“各省的省考要籌備舉行,首當其沖的就是南直隸,應天府尹遞了本子請示,選題考哪些?”

省考考政事,那考哪些政事?

以往考八股文、考典籍講義的時候大家還好選題,截一些內在意義模棱兩可之間的話放上去就行,讓那些考生填注釋和觀感,貼合當朝治世的大致思路,又附和當時主考官的為人思想相近的便算過關,而現在皇帝要考政事,那選題就沒譜了。

“省考的考題問中央做什麽?”

朱允炆不滿道:“此番南直隸省考,應天府尹負責整個南直隸各府、州的考定,他不知道南直隸缺什麽嗎?不知道他這些年做官遇到過哪些棘手的難題嗎?還來問朕?”

頓了頓復又說道。

“山西這兩年忙著挖煤、福建忙著鹽運、浙江忙著養蠶、南直隸忙著織絲,各省的情況不一樣,各省的主官眼瞎看不見嗎?

前段時間鬧地的事,朝廷砍了那麽多人的腦袋,地方哪個衙門口缺人,他們心裏沒數?

為什麽地的事鬧成這個樣子,難道不值得反思嗎?

這就是朕的原話,通政司發出去,讓他們自己來擬吧。”

台下幾人互相咂摸一下滋味,都點點頭,覺得朱允炆說的確有道理。

既然考政事,各省的政事不一,中央裁定統一考題,也不符合各省的情況。

其實在省考這一塊,朱允炆是打算借鑒一下後世的公務員省考的。

也就是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和申論兩項。

參加過公務員考試的都知道,行測這玩意五花八門都有,考得目的是看一下考生的涉獵面和知識量,申論各省的差別就大了,很多都會引薦時下熱門的輿論時事。

朱允炆打算過兩年也定一套屬於大明的行測題庫。

什麽道、法、儒、農、兵、縱橫這些古典的內容都挑出來,篩選出其中跟治國、治民有關聯的思想編一套完整的題庫出來。

永樂大典這輩子肯定是沒了,建文大典的話倒是可以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