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建文大典的構想(第2/3頁)

胡嗣宗拍馬屁的話還沒說完,就看到朱允炆掉臉,馬上嚇得改口:“是,喃迦巴藏蔔帶著三藏的地圖和戶冊來獻,乞求我大明入三藏之地設都司衛所。”

前有草原兩部,後有佛家三藏,不用說,肯定跟綠教的入侵是有關系的。

“想起來就來一次,拿咱們南京當什麽了?”

朱允炆還在那美的冒泡呢,身背後解縉開了口:“陛下,早在洪武五年,這喃迦巴藏蔔就來過一次,時向太祖覲獻降表了。”

不等朱允炆發問,解縉忙解釋道。

“洪武二年,天下大勢已定,太祖手諭朵甘及逆元之宣政院轄地,督促時元故臣投降。

洪武三年,時逆元鎮西王孛兒只斤·蔔納刺投降我大明,翌年,八思巴留下的宣政院三大法王一盤散沙,並推大乘法王喃迦巴藏蔔為三藏尚師,舉其為領袖來南京向太祖投降,太祖封其為熾盛佛主國師,統領烏斯藏地區所有故逆元時所設之宣慰司、招討司、元帥府、萬戶、千戶等舊官署衙。

我大明雖設置烏斯藏都司,但因為水土不服,後裁撤,至今朝幾十載都沒有復設過,朝貢的事,除了洪武五年、八年有過兩次之余,便再也沒有過,朝中六部也從未設派過烏斯藏司,意為從未對烏斯藏行過統率之實。”

其實大家想知道大明歷史上的國土在某一個時期有多大,完全可以參考大明戶部的機構設立與裁汰,就知道大明的疆域變化了。

不要光看地圖上那些五花八門的宣慰司衙門,大明的宣慰司設立不全是滅了別人的國家後設立的,而是所有向大明朝貢的藩屬國,大明都會在那個地區設立一個宣慰司,更像是後世的大使館。

像什麽勐養、車裏、八百大甸、舊港這些宣慰司都是這種性質,大明朝廷對這些地區的實際控制力等同於零,舊港宣慰司是因為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跟舊港當地的漢裔勢力打過仗,而後任命當地的漢人為宣慰司官吏,那段時期,舊港地區才能勉強算得上是大明的疆土,等到停了海,舊港宣慰司就被當地的蠻夷滅掉了。

永樂年,戶部加設過交趾司,並增設過專員用以統計瓦剌部和韃靼部的歲貢,這個歲貢實際類似於大明疆域內各省的稅收,而不是朝貢。

朝貢是一種態度,每年千兒八百頭羊也能給,三千五千看心意。

但戶部專人上門去要,那是定數,是必須要給多少的,跟各省每年交稅是一個道理,哪裏有地方想繳多少繳多少的道理?這個時期可以說草原算大明的疆域一部分,因為瓦剌和韃靼認投,願意老實繳稅。

而等到埃米帖木兒暴斃之後,阿魯台殺了大明派去催年貢的使者之後,這一塊的業務就算停辦了,這之後無論朱棣禦駕親征怎麽跟草原打仗,草原都不能算大明的疆域。

交趾司隨著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鬧獨立,最後逼著朱瞻基放棄交趾布政使司而告終,這之後,安南國也就不能算大明的疆域。

人家向你進貢只能叫屬國,年年定額繳稅的才叫疆域。

放在現代,送點禮物、給點支援這種行為叫友邦。

而烏斯藏地區,連朝貢都難得見上一回,著實算不得大明的疆域,除了永樂朝初期這次外部侵襲的事,讓烏斯藏入了南京,而後朱棣敕封了藏地八王,又大力推行僧官制度,也就是給烏斯藏的僧人開一份朝廷的俸祿,然後烏斯藏這群僧官每年從農奴那裏收的稅會給大明一部分。

這段時間內,烏斯藏算是大明的疆域,等到朱棣一伸腿,又獨立出去成屬國性質了。

聽到解縉滔滔不絕的講述完,朱允炆總算是明白過來這個喃迦巴藏蔔是個什麽玩意,心中那股子興奮也就淡了不少。

零工業基礎的年代,統治烏斯藏地區的可能性等同於零,藏地高原是那麽容易征服的?

朱允炆想了想後說道:“行了,朕知道了,讓那個誰誰誰先等著,等朕忙完再召見他。”

堂堂的大乘法王到了朱允炆的嘴裏,連個名字都沒有。

胡嗣宗領命退下,朱允炆輕皺眉頭坐回自己的位置。

“咱們繼續,朕剛才說到哪裏了?”

幾個人都忙翻起手裏的小冊子。

“陛下適才說到,此番清查田畝丁口之事,邊地幾個省要暫緩,不能破壞穩定,以免激化當地土民與我漢民合處的矛盾。”

楊士奇開口道:“尤其是新定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更是要慎重。”

“朕許給簡定交趾十年自治,所以他交趾怎麽治理朕不問。”

一拍腦門算是想了起來,朱允炆又借著話題說道:“交趾一年兩熟,腹地更是一年三熟,是我大明一個現成的巨大糧倉,交趾穩下來,西南五個省鬧災都不用朝廷撥糧,所以廣西跟交趾的通途,一定要在這兩年內建好,軍器局的火藥多送些過去開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