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第3/3頁)

“自建文五年始,地方上南直隸、浙江的稅賦由十五稅一放寬至二十稅一,全國其余各省由二十稅一放寬至三十稅一,省府兩級糧長的補缺損耗額定一半,另一半缺額歸朝廷。”

以往是缺多少地方補多少,國庫和各省官倉的入庫是死數,現在缺數省府兩級糧長只出一半,另一半由朝廷買單,可以說一下便讓地方那些豪紳地主松了口氣,加上減免的稅賦,總量上也自然要比過往的年份少掉不少,他們要花的冤枉錢可就肉眼可見的少了一大截。

而減免省府兩級糧長的補缺,這也算是另一種的火耗歸公了。

剛砍了幾千顆腦袋,不能再逼那群地主去死了,各省府的兩級糧長要是跑了路,大明的地方稅收國策就會很難進行下去,賑災的力度也會變差。

讓出一點甜頭,是應該的。

減低糧稅,火耗歸公,不僅僅可以讓民力得的快速的恢復,也可以側面的鼓勵人口生育。

而三十稅一的寬政,除了洪武早年執行過一段時間,歷朝歷代只有文景之治時推行過,這個納糧的數目等同於當初百姓選擇掛靠給士子名下的投田,是一個幾乎可以被忽略不計的數字。

廢了免稅田和職俸田,如果還按照當初的稅賦來看,大明建文五年的年稅有望達到八千萬石!國家消耗不了那麽多的糧食,存著發黴不如讓老百姓多吃幾口飯,吃飽了才有力氣生娃。

大明現在才四五百萬頃地,受制於沒有機械化和人口的稀少,這個開墾的數字已經達到了峰值,民間的農民是真的靠著體力揮汗如雨的勞作來耕地,得讓他們多吃點。

而第二條國策就純粹是朱允炆為了刺激人口爆炸推行的鼓勵生育了。

“自建文五年始,除各地軍衛所軍籍以及商籍暫不做改動之余,停止農籍和匠籍的登記,所有工匠、農民統一戶籍證明,各地大戶的仆役下人一並登記發放戶籍證明,各省匯總人口數及田產數遞呈中樞。”

朱允炆要開始著手進行大明版人口普查來刺激生育了。

很多地方的地主大戶家裏往往有上百個下人仆從婢女之類的,這些是什麽?

冷兵器時代,這些就是國力!

等人口普查結束之後,朱允炆就會著手推行丁口稅!

養多少下人就繳多少稅,只要你願意掏錢,隨便你養。

那麽大的國土,六七千萬的丁口夠幹什麽的?

後世養活半個中國的東北現在還是一片處女地,廣袤無垠的大草原還在等著大明征服,南亞、東南亞那一片一年兩熟、三熟的寶地也可以成為大明的糧倉,也可以成為大明海域的屏障,都需要人口去實。

按照進程,大明會用一百五十年的功夫才將人口充實到一億五千萬,這個增長速度只有百分之零點六!

而參考朱明宗室的人口從太祖的二十多個兒子到萬歷年近三十萬後世子孫!增長率達到了百分之六!

足足是普通百姓的十倍啊。

限制大明人口增長的主要症結無非兩大點,士子不納糧和宗親的快速繁衍,這兩者大量擠占了普通百姓的繁衍環境,現在這兩條都被朱允炆砍掉了,然後又放寬稅收的比例,大明的人口將會迎來一次高爆期。

參考明亡之後的滿清,康熙三十年,清朝在冊人口是兩千萬出頭,而等到鹹豐年間,全國的丁口大約有四億。增速大概在百分之二,當然這裏面也有因為紅薯、地瓜的引入而導致糧食足夠果腹的功勞。

至於其余限制人口增速的次要點:醫療科技不發達、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度偏低、工業化水平不夠這些客觀因素,朱允炆也在努力。

但是起碼一百年之內,哪怕整個大明玩了命的生,也填不滿大明和大明周遭的土地,客觀因素還無法影響到眼下人口的新生率大於死亡率的。

朱允炆覺得,只要自己別玩酒池肉林這種傷身子的遊戲,那在自己死之前,應該是能看到大明的丁口破億的。

盛世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