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第2/3頁)

如果當時他偏幫了如杜家這般的同僚,估計今天楊谷第一個要拿的,就是他陳一新了!

默默的摸了摸脖子,還好,腦袋還在。

一大早,吉安府的錦衣衛千戶所就開始全城抓人,一家一家的破門,這麽大的動靜,陳一新只在當年剛剛中進的時候,趕上藍玉案在南京見過。

這般動靜,必然是皇帝動了殺心了!

皇帝這一刀,不僅僅是江西,怕是整個大明都跑不掉了。

隨著杜槐水的落網,杜家的事很快便落實下來,杜家的人養尊處優了幾十年,哪裏吃得消錦衣衛的手段刑訊,當天進了大牢便一五一十的抖楞出來,他們一家名下的田產中除了百姓自願奉上的田產之余,還有幾百畝是直接吞沒的。

也就是早年拿下的掛靠田,隨著原產的‘佃戶’病逝或者入獄,直接變臉侵占下來。

而在朝廷正式下文,取消免稅、職俸田的國策頒行之後,吉水縣當地的百姓把杜家告上吉水縣縣衙後,他杜家又是通過的哪些關系來震懾百姓,該案涉及到的官吏名單,杜家也是老老實實的全吐了出來。

不僅如此,包括杜家幾十年來在江西跟哪些同僚有過利益輸送關系,而自杜家之後,江西一大群如杜家這般的官吏門閥紛紛響應,這其中也是有杜家攛掇的影子的。

“我們寄希望於大家夥都這般行徑,法不責眾,朝廷就會暫緩國策的執行。”

早已被上了刑而奄奄一息的杜家老大有氣無力地說道。

“我是江西的右參政,這件事裏面主要便是我一人聯絡和指使,跟我那幾個弟弟,還有子侄等孩子沒有任何關系。”

“真是觸目驚心啊。”

負責江西地域的都察院官員拿著名單找到了禦前司的監察太監,沉聲道:“公公,這江西可謂是爛到骨子裏了。”

天下士子半江西,當朝內閣之中,首輔楊士奇和大學士解縉都是江西籍,這不僅大大鼓舞了江西士子的心氣,某種程度上也鼓勵江西士子大搞鄉黨山頭。

大家夥互相支持,一家貪十家貪!

像陳一新這般主動退田的,基本都是外鄉人,而江西本地的坐地虎,早都背地裏商量好了對策和串通在一起。要麽都退,要麽都不退!

這下倒好,拔出蘿蔔帶出泥,一個也沒跑掉。

“按照聖諭,這要是全砍了,那可是上千顆人頭啊。”

捏著收集在一起的名單,都察院的官員咽了口唾沫:“怎麽辦?”

事情到了這般嚴重的程度,真要引刀成一快,那地方要癱瘓成什麽樣子啊。

“怕什麽,又沒有什麽主官。”

太監瞥了一眼:“最大的也不過是個按察使,地方的知府只有三人,同知七人、五品六品銜的佐官幾十人而已,大多數還是無官無職的各家士子和一些不上台面的胥吏罷了,過兩個月江西開省考,還怕補不齊?”

江西這地的文風在這裏,你要說多了沒有,十萬八萬個識字的不難找,一千多顆人頭,幾百個崗位而已,根本不夠那些落第不仕的貧寒士子搶的。

大明六七千萬的百姓,哪怕識字率只有百分之一,按照比例,江西這地界的讀書人那都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了。

“奉上諭,殺!”

太監眼皮都不眨,便森然吐口道:“凡此名單之上者,皆斬!”

江西的天,便隨著這一句話音的落下,被染的猩紅猙獰。

而江西最慘的無疑就是杜家了,從杜老頭這個家主自下,四個兒子、十七個孫子中的六個全被砍了腦袋!

其他十一個因為年幼還沒有功名在身,不存在擁有免稅田的基礎,自然也不可能有貪占的行為這才逃過一劫,但他們的余生會跟著杜家的女眷一道被流放遼東或者台灣。

杜家的境遇也是江西小半數官吏門閥的縮影,那便是滿門抄斬!

而自江西之後,南直隸、浙江這兩個士子階級能量名列前茅的大省也沒有跑掉,兩個地方加一起也是上千顆人頭落地,而諸如河南、山東、湖廣、福建這般的便要次上不少,加在一起也不過幾百人而已,更遑論山西這種士學不昌的了,山西和北平兩省忙著挖煤的。

包了歸堆,此番大明涉及免稅和職俸田一案的官員胥吏總數也達到了三千七百人!

三千七百人,就是三千七百顆人頭!

這般震怖的數字,讓大明所有的官員都有一種回到當年空印案的感覺,一時間天下人心惶惶,心神驚悚。

但也因此,退田的進程被無限加快,整整一百四十萬頃的田產回到了老百姓和地主的手中,蒼穹之中,全是幾千萬老百姓對朱允炆這個建文皇帝的贊譽之聲。

而在這個時候,求是報連續兩期刊文,又點了一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