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立場正確(第3/3頁)

至於將來的名聲,朱允炆都不用猜也知道一定是在青史上臭不可聞的,人性是什麽,人性就是後世在享受著前人余蔭的同時,也會對這些歷史上的大帝評頭論足,將他們身上的汙點無限放大來進行貶低,目的,只是為了襯托當代的偉大。

就好比朱允炆現在就要打壓秦皇漢武一般,因為他要成為當代的神。

這就是立場正確。

不在同一個立場上,沒資格議論對錯。

“朕曾經也想既做個好皇帝,也做個好人的。”

朱允炆無奈的自嘲起來:“當年,朕以為可以通過一些鼓舞人心的口號來感化這滿朝的大員,朕告訴他們,不交稅不行,侵吞土地不行,國家和民族想要強大需要天下為公,然而事實給了朕當頭棒喝。

讓朕知道,皇帝雖然擁有權力,但終究不是神,做不到控制別人的思想。

好人會被人尊敬,但不會被人懼怕。

想要做好一個皇帝,最最需要的,就是被天下人尊敬的同時,更要懼怕你、臣服你。”

太祖高皇帝駕崩之前,朱允炆曾經向太祖讀過四句詩,那個時候,朱洪武是極其高興的,甚至為此而比青史上早走了將近一個月。

他是皇帝,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孫子還沒做過皇帝就已經有了皇帝的立場。

他相信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可以做一個好皇帝了。

“還記得方孝孺被斬首後,他的家人收拾屍骸離開南京,回故鄉老家的那天嗎?”

不停的飲酒,朱允炆已經開始酩酊大醉起來。

“那天京城百官都去送了行,唯獨楊士奇沒有去,他難道不知道這裏面的門道嗎?

誰去送了行,青史未必記得住,但誰沒有去送行,青史一定會記下來的!他是當朝的首輔大臣啊,更是鐵板釘釘天下皆知的帝黨。他不去送行,等有朝一日方孝孺平了反,在青史上他楊士奇的名聲就臭了!

連自己的同僚都不願意去送,人心揣測之下,政治陰暗論甚囂塵上,後人會把他楊士奇想的多麽不堪?多麽惡心!

這個門道他楊士奇不懂嗎?

他多聰明啊,他懂,但他還是沒有去。

為什麽不去?

方孝孺的死是他跟朕一起合謀的,他主管報業總局、通政司,所有的輿論輿情都是他一手調控的,地方的運動也是他暗中引導的,他在用這種方式來自我懲罰自己。

害死方孝孺,是他的首輔立場正確。自我懺悔贖罪,是他作為一個人的立場正確。

他都能做到,朕哪裏還能不如他呢?

區區名聲罷了。”

朱允炆走到鳳榻旁,倒頭就睡,嘴裏還在嘟囔著。

“朕自爺爺手裏接過江山,朕既然來到這個時空,朕會認真的演好這個角色,做一個好皇帝,做一個壞人。”

馬恩慧突然淚目起來。

她這一刻,突然覺得如果當年朱允炆的父親還活著,現在的朱允炆只是一個太子的話,那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