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立場正確(第2/3頁)

饑寒起盜心,飽暖思銀欲。

老祖宗留過的至理名言對人性的分析很透徹,當一個人都快要餓死的時候,他做的任何事情其實都是合理的,畢竟窮生歹計。

“站在地方縣衙官員胥吏的立場,他們的正確性是什麽?比如朕希望天下人守法,那這些官吏要做的就是普法,他們要對張三的行為進行譴責,並且呼籲其他人不可以向張三學習,這就是官員胥吏的立場正確。

任何站到別人立場上考慮問題,注定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張三如果站到李四的位置上考慮問題,那就是不孝,他明明可以讓自己的母親多活一些日子,卻交了糧,害死了親娘。

李四如果站到張三的位置上考慮問題,那就是不忠,他的職責沒有盡到,他不配繼續做朝廷的官差,更在無形中傷害了很多人。

假使李四放了張三這一回,等糧食吃完,張三去劫掠鄰居,他的鄰居為了反抗,殺了張三這也叫立場正確,因為他要保護他的家人不受到傷害。

圍觀了這件事的鄉親,都會覺得張三是錯的,是因為他們的思想上經受了文化的洗禮,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天底下萬事都要有規則來約束,或者說需要法律來約束。

任何人有任何理由,都不應該破壞法治,這是思想上的立場正確。”

說到這,馬恩慧聽的更加糊塗:“這跟陛下的做法……”

朱允炆苦笑著,嘆了一口氣。

“朕如果保了方孝孺的命,就必須讓方孝孺調轉槍頭去攻擊孔家,方孝孺是個什麽人?他為人正直,是天下少有的君子,他讀了一輩子聖賢書,讓他臨場變節,放棄自己的信仰。他會怎麽做?”

話說到這,馬恩慧陡然明白了過來。

站在方孝孺的為人立場上來說,背叛自己的信仰,放棄自己一生的為人準則,實際上比殺了他還要讓他更加的難過。

但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族人、學生、同僚,方孝孺還是會這麽做,他會寫一篇錦繡的文章來投誠新儒派,放棄自己一輩子的人設,但等到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方孝孺自己會選擇自戕。

他還是會死的。

“朕親手殺了他,不僅保住了他的立場正確,也保住了朕的立場正確。”

朱允炆哈哈一笑,只是這笑裏,多少的淒涼。

“相信朕,等到幾百年後沒有了皇帝的時候,這段歷史會被後人翻出來,他們會為方孝孺平反的,因為方孝孺本身確實沒有任何錯,後人會怎麽評價方孝孺?怎麽評價這次所謂的士子運動?

他們會說這次的士子運動是一場打著擁帝的幌子進行的奪權行動,是一次完完全全被利益所驅使的清除異己的行為,而方孝孺呢,他只是這次運動中的一個受害者罷了,因為他做了類似魏征的事情,說了幾句中肯客觀的話,就被無情的殺死。

後世為方孝孺平了反,所有的過錯,都會由朕來一力承擔,更何況,這次的士子運動鬧得太大,連聖人都遭了殃,這就無形中側面幫了方孝孺一把,因為後世一定會為聖人平反。一旦聖人被平了反,那朕和這次士子運動就會被抨擊的體無完膚,那因為這次運動而犧牲的方孝孺,後人會誇他寧死不屈,不為皇權而屈從,這樣一來,不就使他的形象更加的光輝了嗎?

如果他遂朕之心意寫了那篇文章,他不僅死了,將來的名聲也臭了。等後人為聖人平了反,就這一篇文章,就足以把方孝孺罵的臭不可聞,罵他為了苟且性命,屈服了朕這個無道昏君!”

如果歷史上的方孝孺為朱棣寫了那篇登基詔書,做了永樂朝的閣輔,還能落得上一句君子嗎?

更何況朱允炆讓他做的事,可遠遠比給朱棣寫登基詔書更加的無恥下作。

尤其是在聖人都遭了殃的後果下。

馬恩慧傻住了,她根本無法想到這一點,就好像她無法想到自己的丈夫竟然會通過這種手段來使自己成為大明的新神一般。

對人性的洞察,她跟本達不到朱允炆的高度。

“朕保住了方孝孺的立場,也保住了他的名聲啊。”

朱允炆渾不在意地說道,酒盅一次次的舉到嘴邊。

“同樣,朕也保住了自己的立場。

朕是什麽人?朕是朱允炆,朕也是皇帝。

皇帝的立場很狹隘,只能容納下朕一個人。皇帝的立場也很廣袤,可以容納下天下幾千萬、幾萬萬人。

朕想要做到立場正確,只有一條路:做個好皇帝,做個壞人!”

殺死方孝孺,遂了天下新儒的心願,他朱允炆登上了神壇,也使得全天下從此萬眾一心。

大明,可以迎來一次非常迅猛的高速發展!

為天下計,朱允炆做了最佳的選擇,這就是立場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