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加俸(下)(第2/3頁)

大學士銜,領授從一品銜,年俸三千石加一千兩銀子。

協辦學士,領授正三品銜,年俸一千二百石加五百兩銀子。

正二品銜,年俸兩千石加八百兩銀子。

從二品銜,年俸一千五百石加五百兩銀子。

正三品銜,年俸一千二百石加五百兩銀子。

從三品銜,年俸一千石加三百兩銀子。

正四品銜,年俸八百石加三百兩銀子。

從四品銜,年俸六百石加二百兩銀子。

正五品銜,年俸五百石加二百兩銀子。

從五品銜,年俸五百石加一百兩銀子。

正六品銜,年俸四百石加一百兩銀子。

從六品銜,年俸三百石加一百兩銀子。

正七品銜,年俸兩百石加一百兩銀子。

從七品銜,年俸三百石。

八品,年俸兩百四十石。

九品,年俸兩百石。

胥吏官差,地方視情況酌定五十石至一百石區間。”

朱允炆嘴唇一碰,暴昭心裏就很快算明白,這個俸祿,低品軼的官俸大概是過去的三倍多不到四倍,而三品以上的官員,大概翻了五到八倍!

權利越大,年俸越高。

暴昭此前是刑部尚書銜入閣輔政,年俸是一千兩百石,現在他是正一品銜三殿學士,年俸大概翻了八倍!

楊士奇翻得最狠,因為他之前是協辦學士,但那時候還沒有協辦學士銜,所以實際領的是翰林學政,從五品的年俸,不過才兩百石,現在一口氣翻了三十倍。

“陛下。”

夏元吉直接竄了出來,卻不是忙著謝恩,而是一臉的驚惶失措。

“陛下隆恩,視臣等如子,臣感激不盡,但如此加俸,開支頗巨啊。”

建文元年,官俸沿用洪武舊制,一年開支折銀兩百七十萬兩左右,現在這麽一番,年開支最少一千萬兩!

大明現在是富,但錢哪能這麽花?

“夏尚書是擔心,戶部財政赤字嗎?”

朱允炆含笑問道。

後者想都沒想就猛點頭,“陛下,如此加俸,國家建設哪裏還有多余的錢財?

軍費居高不下,九邊、遼東、甘肅、西南、京營陳兵百萬,陛下又要擴充閔浙水師。

朝廷還要修路、通運河,黃河長江,水患頻頻,休堤防汛更是刻不容緩。

至今,孝陵都還沒有修完,為陛下選吉地修陵寢更是一再延後,戶部實在沒錢啊。”

大明現在一年年稅就算折四千萬兩又如何?高嗎?真高,夠嗎?真不夠!

本來奉天殿中不少人都已經對夏元吉怒目而視了,聽到後者這麽一報數,也都心裏一顫,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大明,花錢的地方現在看來確實不少啊。

“邊軍不能裁撤,孝陵更不能停。”

朱允炆面容淡然道,“但朕的陵寢,不用另選址建設了,東陵不建了,待朕將來死後,往棺材裏一裝,就在孝陵裏隨便挑一個小的偏室,把朕葬在太祖身邊便是。”

孝陵占地之廣,足有數十萬平,怎麽也足夠給他朱允炆騰個棲身之空了。

殿中百官齊刷刷跪了一地,勸阻道。

“求陛下收回成命。”

夏元吉更像是死了親爹一般,都哽咽了起來,“陛下乃大明之君父,豈可在此事上儉省,那我等為臣者,豈不都成了不忠不孝禽獸之人了?”

“孝陵幾十萬人,修了二十多年,前後花費幾千萬兩,朕還有什麽必要再為自己修一個呢?”

朱允炆對這種事看得很淡,人都死了,葬哪也是給後人看的,自己又感受不到,火化了都不疼,還他媽挑地。

修一個皇帝陵,最少花費建文朝一到兩年的歲入,這筆錢,能做多少事?

“太祖皇帝開天辟地,是我漢人的大救星,慢說修二十年,就算兩百年,花數萬萬兩,都是我後人應該做的,朕何德何能,配得上靡費國力,勞傷百姓之軀呢?”

朱允炆一擺手,“朕意已決,這事就不要再議了,朕的陵寢不修,每年,最少可以省下兩百萬兩,這筆錢,補上戶部的虧空,發到天下臣工的手裏養家糊口,朕不心疼,只望諸卿在拿到俸祿的時候,能夠念及天下百姓。”

奉天殿中頓時哭聲一片。

百官也不知道是裝的還是真情實感,有的甚至把頭都磕破了,“求陛下收回成命,臣等俸祿足以養家糊口,無需加俸。”

“都起來,別磕了。”

朱允炆喝斥一聲,“朕金口玉言,說出去話哪裏有收回來的道理,這事既定,無需再勸,只是,朕一人之力,尚不足以彌補虧空,所以,朕還打算加征商稅。”

朱允炆登基後,開放民間鹽、鐵、糧、布四市,往來四市之商,皆付商稅,但是民間其他行當的自主經商行為,是沒有商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