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新學,打破桎梏(下)(第3/3頁)

朱允炆放開了思想禁錮,但他們並沒有了解到西方的國情,他們還不知道,這方天地中,有的國家,沒有皇帝也一樣發展的很好。

這群學子,在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依舊會認為,所有的新政、新法都是在皇帝的領導下施行的,就好比歷朝歷代的大治之世,文景啊、貞觀啊之類。

他們不過是運用新的治國理念來治理國家、發展士農商業,將來或許會史書上留下一筆:建文之治。

當然,思想是沒有禁錮的,早晚有一天,或許是他們,又或許是他們教授的弟子學生,會萌生出一種天下為公,還需要皇帝嗎?這種驚世駭俗、大逆不道的造反派思想,但他們需要獲得民眾的支持、軍隊的支持!

朱允炆立新學、定新政,大明的國力只會越來越強,到時候,開疆拓土、百姓富足,明朝作為國家的代號,會被百姓尊崇愛戴,造反派思想想要得到百姓的支持,沒有兩三百年根本不現實。

除非大明像晚清那般,被異族打在地上跪地求饒,讓所有的百姓都感受到了奇恥大辱!喪失掉對這個朝廷所有的向心力。

兩三百年之後,可就十八世紀了。

如果朱允炆是穿越到隋唐做皇帝,他絕對不會搞什麽新學,他可以搞一個稅務稽查總局,收攏一支忠心不二的軍隊,在不破壞儒家在國家的政治地位前提下,天下人沒有多少人會跟他朱允炆打得頭破血流。

但這是建文二年。

公元1400年!

距離大航海時代的開辟還有不到八十年!

距離文藝復興達到鼎盛還有不到兩百年!

距離工業大爆炸時代還有不到三百年!

距離第一艘鐵甲艦下水,全球殖民時代開啟不到五百年!

朱允炆作為一個穿越客都不主動提前改革,他能指望他的兒子、孫子、後代會想到這一點嗎?

別忘了,明朝哪怕如歷史那般也能有兩百多年的國祚,到那個時候,就算在想改,也已經晚西方一步了。

萬一,歷史的洪流不可阻擋,通古斯入了關,又是幾百年的原地踏步,我們還要在家門口在欣賞一次“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在親眼看著到了二十一世紀,無數人高唱西方月亮圓,白人是最優等的種族、黑人次之、黃種人最差嗎!

國家、民族不強,哪裏還有文化自信,大著嗓門說話呢?

雙喜還是覺得有些不靠譜,復又勸了一句,“陛下,其實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只要陛下透露出思想開禁的意思,那朝堂諸公未必敢逆著陛下來的。”

“你怎麽也會有犯蠢的時候呢?”

朱允炆樂了,戳了戳雙喜的腦袋,“不是皇帝想做什麽,那些大臣就會附和什麽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基礎是皇帝想做的事,那些大臣也想做,又或者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根本利益。

隋煬帝想開科舉,怎麽不見得天下世家門閥附庸拍馬呢?反而是群起而攻之?

朱允炆想開思禁,想增強國力,勢必要提高工商兩級的社會地位,想建設普法、信任體系,勢必要打壓士族的地位。

儒學或許可以包容新學說,但,學習儒學的人,願不願意有朝一日士農工商平起平坐呢?

他們不會願意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不是擡杠的事情。

朱允炆沒有本事將士族門閥跟儒學學術體系抽絲剝繭的分割開來,他也不可能活上幾百年,慢慢來篩選甄別哪些學子是願意接受新學的。

為國家計,他只能搞一刀切了。

“朕要把種子種下去。”

朱允炆笑著,撩開車簾看著窗外跪了一片的南京城百姓。

“將來有一天,我大明會極其強盛,朕的軍隊,會踏遍草原每一個角落,閔浙水師,會把我大明的旗幟插滿每一座島嶼,等到那個時候,這跪在地上的百姓不願意跪了,他們想要站起來,跟皇帝平視對話,那又如何呢?

朕的後代子孫會被趕下皇位,我朱家的王朝會被終結,跟此前的歷朝歷代一樣,哪有萬世不滅的王朝啊。

但那個時候,朕已經給後世百姓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遺產,我們擁有廣袤的土地、有著強大的火炮武器,或許還會有朕夢中出現過的軍艦,那是遠遠碾壓番邦蠻夷幾百年的力量,哪怕後世兒孫為了爭天下的統治權而內戰,只靠著馬刀弓箭的異族也不可能占到一絲一毫的便宜!”

漢人的江山,終究是漢人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