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大明版政治學校(中)(第2/2頁)

其他世家說那你要做,我們能得到什麽?

於是九品中正制誕生了,曹丕向世家集團進行了政治妥協。

隋朝,隋煬帝開科舉,打擊世家舉薦官員的權利,結果就是世家皆反,世家之一的李淵趁亂做了皇帝,滅了很多的世家,有了大唐。

但治理國家要靠讀書人,李唐只好有扶持了一批新的世家,隨著時間的進展,最終這批新生的世家又占據了天下的土地,老百姓又得造反。

趙匡胤為了做皇帝,欺負孤兒寡母,要獲得政治上的輿論支持,所以與士大夫共天下。

但是老趙家很聰明,大力發展的資本貿易,國家一度富裕到GDP占全世界的60%以上,京城的守門官都比歐洲一個國家的國王還富裕,極大緩解了土地兼並的速度,不過可笑的是,被異族給亡了國,也是足夠貽笑大方的。

等明清兩朝,明朝的宗親家法,導致明中後期,土地兼並的速度瘋狂加劇,最終亡國。

韃清一朝,靠著地瓜土豆等農作物,養活了天下人,倒是國祚綿延,不過西學的思潮浩浩蕩蕩,民智覺醒,最終廢除帝制,亡了國。

近現代社會,以另一種形式仍在快速的發展著。

社會資源的占比率。

不足1%的人擁有著社會90%以上的財富和社會資源的支配權。

咱們可以看到,父輩(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生人)那一代,他們都是在同一起跑線,吃過大鍋飯,然後趕上改革開放的浪潮下海經商,靠著自己的能力脫穎而出,二十一世紀的富人,基本都是白手起家出來的,像不像一舉中進的趙某?

他們的孩子接受到的教育得益於此,便是要超過普通家庭的孩子了,自然而然的,當社會進程到了大浪淘沙階段,精英留存的比例中,這批孩子的占有率將會逐漸超過普通家庭的孩子。

土地兼並的進程本身是不可逆的,朱允炆也不認為他有本事避免土地兼並,這無疑癡人說夢,但他必須要想一個辦法,當土地兼並到達某一個節點的時候,來進行人為幹涉,將土地兼並的進度條拉回原點,讓他重新走一遭。

毫無疑問,朱允炆拋出的這第一個問題,就讓整個文化殿的一眾大才張口結語,無從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