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攻防轉換(第3/3頁)

於是方逢時將這事甩給沈一貫。

沈一貫是知道郭淡是要跟日本貿易的,於是他回了封信給小西行長,先是一番責罵,你這忽悠誰呢,那“大唐關白”是幾個意思?

豐臣秀吉未必還是唐太宗轉世?

不過信尾他又說明,大明已經開放貿易,屆時將會一視同仁。

小西行長趕緊表示願意以撤出漢陽為條件,交換與大明談判的機會,因為之前方逢時就不跟他們談。

這小聰明可真是氣壞了明軍上下,方逢時直接回了他們一封信,大意就是,你們可千萬別撤,我們一定要打進去。

方逢時還是那句話,談判可以,但必須要等到日軍全部撤出朝鮮,我們才會跟你們談。

如今這局勢,不可能跟他們談,明朝都是打著正義的旗號,怎麽可能跟侵略者談判。

朝鮮上下得知此事,那都是無比激動,朝鮮大臣甚至揚言要反攻日本,血債血償。

這弄得小西行長尷尬無比,他倒是想退,自從平壤退出,他就不想打了,因為他打下去沒有任何意義,但問題是日本國內的情況,也令他沒法退啊!

日軍的幾個統帥於是又召開一場會議,要撤就徹底一點,直接放棄江原道,忠清道,退到最後面臨近日本的全羅道和慶尚道,以求減輕後勤的壓力,但目的還要以戰逼和。

跟大明死咬,看誰耗得起。

根據目前的戰局,他們不是抵擋不住,而是補給跟不上,戰線太長不說,還有義軍在後面添亂。

認輸是不可能的。

不過臨走之前,小西行長還想了一個壞招,就是將老儒婦幼都給朝鮮送去,以此來增加明軍的負擔,而青壯年、工匠就全部帶走。

自此,在明軍幫助下,朝鮮收復了六道,就只剩下全羅道和慶尚道。

同時攻防轉換。

日軍采取全面龜縮,要不跟我們談,我們是絕不離開的。

而明軍方面是你們要不走,我們就絕不談。

明軍大帳。

吳惟忠皺眉道:“倭軍這一撤,倒真是令我軍有些進退維谷,雖然目前後勤已經不成問題,但是要進攻全羅道和慶尚道,補給線又會拉長,而且倭軍防守還是有一套的,若是強攻的話,可能會令我們損失慘重。”

李如松嘀咕道:“當時我就建議將漢陽城夷為平地,也就不會有這麽多麻煩。”

吳惟忠道:“那也只是將漢陽城夷為平地,這人可是活得,以倭軍的兵力,要想在漢陽全殲倭軍主力,那也非常困難的,他們要撤,咱們其實也留不住。”

方逢時點點頭,道:“以陸軍去強攻,代價太大,還是要動用水師,截斷日軍海上的補給線,以此來逼迫日軍徹底撤出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