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惡客(第3/4頁)

小姐妹都起身送她,黛玉還有些舍不得,因說:“姥姥若不忙時,還來我們這裏講古說話。我們家老太太今日出門訪友還未回來,不然她也愛聽,也與姥姥能聊說到一起。”

丫頭們忙解釋說是老縣君亦住在這裏,照顧陪伴小輩們。

劉姥姥咋舌,腿腳有些打顫,從說書鄉戲裏得來的對皇家的那點子見識教她知道這縣君、郡主的,都留著皇家的血,那可比高門大戶裏的太太奶奶們還要再尊貴一重……

等送她出了別院,雲安眾人才止步,目送她下山往莊門去。劉姥姥從皇親上回神時,懷裏抱著個包袱,送她下來的婆子肩上也扛著一個。

劉姥姥訥訥的,還不待她說話,送人的花婆子就笑道:“老姐姐,看路,走穩了。”又誇板兒,“你家小孫子倒真懂事聽話,不哭不鬧的,日後定然出息的。”

直送到莊門口,花婆子將抗的包袱給王狗兒,才笑著帶過一句:“給孩子們的隨常東西。”

這狗兒特特借了保長家的驢車來接老丈母娘,果然沒借錯了,人家的態度實在客氣。

方走到說話不會叫莊子看門人聽見的距離,王狗兒已興奮的告訴劉姥姥:“我的娘!你怎麽奉哄的人家?怎的這樣仗義大方呢?”

劉姥姥停下用柴草破席將包袱藏底下的手,忙問緣故。

王狗兒喜道:“您老替全家打一回秋風,誰知竟有能耐替我尋了個長長久久的差使。我有了正經的差使,咱們日後也不用求親靠友的了,便是日後再往人家莊上去,亦只是走親戚拜訪的,咱們也不空著手,家下有什麽就拿什麽,只要東西幹凈,咱們心誠,我打量他家並不會挑理嫌棄。”

急的劉姥姥了不得,連聲問:“什麽長長久久的差使,你倒說呢!”

狗兒就笑:“莊上的管家見我在本地的人口熟,又能拿事,便說請我仍做先前搗鼓的行當,不用自家去銷賣了,只把東西收來規弄好,他派車來拉,到他們城裏的鋪子去賣。”

劉姥姥疑惑:“這不還和從前的事務一樣嗎?從前你收來的那些菜幹不也大都賣給他莊上了麽。”

“當然不一樣,以後不用我瞎弄了,得聽他的話做,比如春日的薺菜婆婆丁,夏裏的荷葉蓮蓬,入秋曬菜幹曬果脯曬花曬草……不管是從別處收上來還是我鼓動鄉鄰做,只要把品質好的貨物交上去,他便按定契結錢,每月還另給我一份月例。要忙的事情多著呢,你老品品,是不是有那些大戶人家買辦的那味兒?”雖貨物上賺的肯定不如以前多,除去成本至多余些小錢兒,但那份月錢才是叫王狗兒興奮的事。這可是長長久久的差使,幹好了未必不會派給他更要緊的活,況且只這行當裏跑熟了,日後自己也能混出門路,連板兒長大了也能領他做這一行的買賣。

回到家中,闔家看那一大一小的包袱,都倒抽一口涼氣,尤其狗兒,捧著薄薄幾冊子啟蒙的書,嘴唇都抖了。

杜家沒給銀兩。大包袱裏是幾大塊細布、一食盒吃食,以及一匣子筆墨紙硯及蒙書。那小包袱裏卻是好錦緞的尺頭。

王狗兒祖上做過官,他小時候過過幾天少爺的好日子,亦識一籮筐的大字。可後來家境越來越落魄,那些書本價高,是最先賣掉的,到如今他想教兒子幾個字都買不起本書,沒有書他也不敢認真教,因許多字他自己寫的都缺胳膊少腿的,誰曾想這遠到天邊的‘親戚’如此看重呢!別看只是幾本蒙書,只要板兒學會這書裏的所有字,那他日後必定順暢許多,不用看著天時旱澇吃飯,謀個活計掌櫃的活計不在話下。

劉姥姥和她女兒感恩戴德的直念阿彌陀佛,劉氏從盒子最低下拎起那條好肉,掂一掂,笑道:“一刀肉。我的娘啊,一籃子幹棗給壓的回禮這樣重,早知再拎上那兩只老母雞了!”這一刀肉就是六斤六兩。劉姥姥拍她閨女一下,指著四樣吃食:肉,魚、糖、茶葉,老寡婦眼眶都紅了:“四色禮,人家真拿咱們家當親戚走動的。”

狗兒小心翼翼的將書本放回那匣子中,神采奕奕:“您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正如你老說的,人家確實當親戚招待的,這才準備了這些東西,沒像那種打發人似的舍幾兩銀子——但人家連這慮著了,怕咱們緊巴缺錢使,不好開口。”

他指著那上好的綢緞,告訴劉姥姥:“這個其實是叫咱們換錢的。這樣顏色花樣,這一塊尺頭足夠大人做一身衣裳了,直接拿到綢緞行或成衣鋪裏,人家直接給換錢的。我小時候見我奶奶就是這樣給老家的親戚回禮,這是既保了你的面子又給實惠的做法。”

李氏又合掌念佛,“我才想說呢,那一大包東西都是可著咱家得用給的,但怎麽還送了這莊戶人一輩子用不上的綾羅綢緞呢。”說著李氏都不敢再摸那花紋,緊著包起來,免得刮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