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第2/2頁)

楊彪穩住心神,將皇帝所說,簡略復述了一遍。

“你記得清爽。”劉協一笑,又道:“如今最大的難點,就在於怎樣收回豪強大族手中的田地。文先既然願意助朕一臂之力,不如詳細說一說?”

楊彪才放下為兒子擔著的心,又為國事提起了心,他低沉道:“臣明白陛下的用意。若以臣自身來說,願舍族中良田奴從,盡歸國家,留待配給百姓。”他是尚書令,作得天下第一實權的官職,割舍掉良田仆從,雖然也需下定決心,但倒不至於心痛,因為只要他人在,官職在,楊家的威勢就不會減少。

“但是臣此前之所以阻止分田改制,並不是為了私心。”楊彪眉心皺成了“川”字型,他低頭望著自己身前地磚上的那一點亮影,出了神般喃喃道:“陛下能包容下犬子,老臣便豁出性命去,也沒有不敢說的諫言了。如今都說王莽是篡漢的奸賊,但當初王莽建新朝時,不管是宗室還是臣子,大家都是擁護他的。那時候‘奉天法古’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王莽推出‘王田’,要求土地歸於國家、不許百姓之間買賣,不許蓄養奴婢的時候,朝野中也頗多贊許之聲。可是後來怎麽樣?地方上的豪強大族都起兵造反,政令也執行不下去,朝中原本擁立新法的人也紛紛倒戈。三年之後,王莽不得不下詔取消這一則政策。此後王莽覆滅,不需臣多言。臣之所以反對分田改制,實非出於私心,而是為國家、為陛下擔憂,恐怕……恐怕王莽舊事又現。如今的天下,可再經不起那樣的動蕩了。”

劉協道:“王莽是失敗了,你可知道根源在哪裏?朕在吳地推行分田改制成功了,你可知道這成功的根源又是什麽?”

楊彪道:“王莽新政失敗,原因諸多,歷來說法不一,但他逆了地方豪強大族之意,強推政令,不會有好結果的。陛下在吳地行分田改制,是借著天時地利人和,有剿滅山越之事在前,調荊州兵馬在側,威壓之下,才得成事。但臣一開始也就說了,吳地的成功,在剩下的十二州都是難以再現的。若陛下強令推行……”他閉了閉嘴,想到答應皇帝的事情,沉聲道:“老臣既然答應了陛下,那麽就算是走不通的路,也只得去走一走,撞得頭破血流,給陛下瞧見了,您就明白了。但願到時候,為時未晚。”他長長一嘆,少年雄主,就是有這一樣弊端,想行的新政,力排眾議也要去做。可這偌大的國家,不是農戶推著的獨輪車,一旦動起來,再想停下來,可就千難萬難了。

劉協仔細聽了楊彪的擔憂,一笑,自己解答了方才的問題,道:“文先你說的,既對也不對。要朕說來,正因為你沒看透其中關竅,所以才會如此消極悲觀。朕告訴你,王莽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的改革,乃是自上而下的,但這樣違背地方豪強大族利益的改革,又有誰敢去執行呢?空有好的政策,卻沒有執行的人員與手段,不就像是在空中建造樓閣一樣嗎?最後失敗也就不奇怪了。而吳地之所以成功,固然有你說的這些天時地利的原因,可是最關鍵的還是在於人和。吳地的改革,既是朕調兵自上而下強壓推行,又是朕命人在吳地宣講、百姓渴望有自己的田地耕種——他們既是受益人,又是執行人,這樣的改革是一定會成功的。朕希望在接下來的十二州中,調兵自上而下的改革少一些,宣講自下而上的改革多一些。朕相信,多則五年,少則三年,紛亂過後,一定會讓文先你看到一個更加蓬勃昂然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