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在座誰都沒料到, 琴師竟然是皇帝。

皇帝也在這場宴席上!

見孫權與張昭一跪,與會的陸遜等人也都紛紛離座請罪。

一時之間,室內只有劉協與曹昂兩人作琴師打扮還站著, 一旁周瑜拱手而立。

劉協緩步往上首坐了,笑道:“朕一時興起, 驚擾了諸位, 勿怪, 勿怪。都起來吧。”於是便令周瑜在他左手下坐了,而右側曹昂、孫權、張昭等人依次而坐。

如此一來,便顯得周瑜的位置高過了孫權。雖然在吳地,孫權剛剛接任長兄的位置才一年, 論聲勢威望的確不如周瑜,但平時周瑜奉孫權為尊, 大家都在周瑜帶動下盡量像對待孫策一樣得來對待他的弟弟。而此時皇帝的座次安排,卻是戳破了窗戶紙。

孫權看一眼周瑜所在的位置, 不禁有些恍惚, 自己回到吳中後,論官職是比以前大了, 但皇帝待自己卻不像從前在長安那樣親近了。明明在襄陽見到的時候,皇帝對他還是如長兄一般的。是哪裏出了問題嗎?孫權自己心裏有鬼, 難免要擔驚受怕——難道是朝廷知道了步氏的事情?又或者是他想多了, 只是因為周瑜還未膺服, 所以皇帝暫且加倍留意他而已。

而在孫權下首的張昭, 本就是接了皇帝密令承辦的這場宴會,至此便知道皇帝此來用意是為了拿下周瑜,倒是微微松了一口氣。他總領吳地事務,最清楚還有多少疑難雜症沒有解決, 不管是朝廷還是當地官府,都沒有時間浪費在內部紛爭上,能盡快統一要員,是最好的。而皇帝願意主動前來,可以說是給足了周瑜臉面。他倒是有些佩服皇帝了,他自問在皇帝的年紀,是做不到如皇帝這等心胸的,便是到了如今四十有五的年紀,怕是也不及皇帝,也難怪皇帝這樣年輕,卻能在十年間收復天下,可見氣運之外,的確有其常人所不能及之處。

不管底下的人怎麽想,劉協只是近距離端詳著周瑜。

其實周瑜很年輕,與孫策同歲,時年二十五歲。只是如今孫策已經長眠地下,終將化為泥土。而周瑜還活在世上,要繼續完成知己未竟的事業。此時是建安五年,距離真實歷史上周瑜病死的時間,也還只有十年。

“陛下在看什麽?”周瑜本是鎮定自若之人,又因為俊美,每到一處總要被人盯著看的,按道理來說已經習慣了世人目光的洗禮,但此時竟也有些頂不住皇帝探尋的目光。皇帝的目光,好似要看穿他的皮肉,紮到他心裏去一般。

劉協睫毛微動,收回目光,道:“公瑾青春正好,想來身體一向康健?”

周瑜不明所以,簡單道:“是。”

劉協緩緩點頭,道:“長安有醫術高超者,能從面相觀人疾病生死。待公瑾來長安時,朕令他為你看診。”

周瑜倒是不知道自己幾時要去長安了,但當著眾人,也沒有反駁皇帝,只是道:“陛下觀臣面色,似有不妥?”

除了周瑜的確英俊之外,劉協還真沒看出別的什麽來,但他確實知道真實歷史上周瑜壯年而死,只是直愣愣說出來也太不吉利,因此一笑道:“朕只看出,公瑾乃江左風流美丈夫也。”

周瑜笑而起身,道:“臣有一曲,奉於陛下。”於是下階席地而坐,撫琴而歌,琴音清越,歌聲曼妙。

更兼周瑜本人風度翩翩。

一時間,劉協倒是體會到了什麽叫繞梁三日,什麽叫三月不知肉滋味。

周瑜本就雅量高致,固然有對敵人的悍然氣勢,但與友人相交,從來使人有如沐春風之感,此時見皇帝親自來赴宴撫琴,對其用心頗為動容,雖然於政見上與朝廷有不合之處,但周瑜只是不談政事,一曲終了,又令真正的琴師伴奏,自己取花枝為劍,趁著微微的醉意,為皇帝與在座的賓客舞劍。

宴會上的氣氛好極了,就連劉協自己,也有一瞬間忘懷了來此的目的,只沉浸在當下的氛圍中,初次體會到了這些風流名士日常宴飲之樂。如果說昨日與袁空的對話,對劉協來說是一場心靈的神|性|按|摩;那麽今日這場周瑜主導後的宴席,對於劉協來說就是一場心靈的俗世按摩。

只除了沒談正事,一切都很完美。

周瑜的“不談政事”,並不是言辭拒絕,他只是引導了氛圍,讓誰都不好意思在當下提起惱人的政務,破壞這極佳的氛圍。

劉協也不得不佩服周瑜的手段。

直到曲終人散,眾人簇擁著,送皇帝出府。

劉協拉著周瑜的手,薄帶醉意,笑道;“朕著實欣賞公瑾。今日人多,不得盡興,公瑾哪日得閑,再為朕單獨彈奏一曲,如何?”

周瑜含笑得體道:“只要陛下有召,臣即刻便至。”

雖然兩人在這一場宴會上並沒有說上幾句話,但兩人都在暗暗觀察對方,在和諧歡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就淡去了原本的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