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前一夜與仲長統飲酒暢談的皇帝, 次日先後見了吳郡的重要人物張昭、諸葛瑾、魯肅等人。

這其中,張昭雖然在後世名不如周瑜響亮,但在此時的吳地, 是重要程度不輸於周瑜的人物。孫策在世時,曾以齊桓公的管仲來比張昭, 其對張昭的信任肯定, 由此可見一斑。而孫策慘死之後, 雖然孫權頂了上來,但就連吳夫人都不是很信得過次子的能力,還是問於張昭等人,得到肯定的答復後, 才算是放下心來。如今張昭總理吳地庶務,輔佐孫權, 與周瑜同為穩定局勢的重要力量。

張昭已是四十有五的年紀,看起來沉穩有度, 與周瑜明顯還保持距離的態度不同, 倒是很識時務得表達了歸附朝廷之意。

“此間山林雖多,但不管是本地大族, 還是外來流民,都不願去開墾。”張昭奉上了吳地的戶簿等物, 委婉道:“都在一個地方打轉, 難免會起摩擦, 此地民眾又性情兇蠻, 一著不慎,就會發展成械鬥,極是不好管理。”

吳郡以南,在以前都是蠻夷之地, 瘴氣遍布,北地人入了山林,根本活不下去。

所以地圖上看著還有很多能夠開墾的地方,但實際操作的時候,難度極大,不管是本地士族,還是孫氏等後來勢力,都不願意犧牲人命去開拓更大的田地——劃不來。

張昭此言,也就是告訴皇帝吳地最根本的問題,勢力太多,地盤不夠分的,而朝廷不要誤以為還能拓出更大的田地來,強硬的政令之下,很容易激起民變。

若真換個二十歲的皇帝來,未必能立時就領會到張昭的意思。

但劉協兩世帝王,跟各種老臣周旋日久,聽這等話就跟喝水一樣自然,一笑道:“長史是辦事的老成人,朕明白的。”

張昭原是準備要給皇帝進一步解釋的,聞言倒是微微一愣。他也輔佐了孫權一年,此時卻見皇帝與孫權一般年紀,但全然沒有孫權在政治上不成熟的一面,很多事情都是一點就通,根本不用鋪開解釋。

不過半刻鐘,張昭就退了出來,而他確信,府中的君王已經徹底了解了吳地之事。他再沒有更多能提供的有用信息了。

在張昭之後,劉協又召見了諸葛瑾。

諸葛瑾乃是諸葛亮的異母哥哥,當初家族南下之時,戰亂之中走散了,來到了吳地,於去歲剛被推薦給孫權,領了個虛銜,暫且還沒有正式職務。

劉協召見他,更多是出於私情,要看一看諸葛亮的這位哥哥是怎樣人物,一根藤上長出來的瓜,總有幾分相似之處。

當初父親病故,戰亂之間,諸葛瑾與諸葛亮兄弟跟隨叔父南下,途中離散,已多年未曾相見。諸葛亮在荊州還算安穩,諸葛瑾這幾年卻是居無定所,又與友人在吳中遊歷,所以連通信都不能及時,每每三五月間能得一封信,已是不易。

直到三個月前,人人都來賀他,說是他弟弟做了荊州刺史。諸葛瑾既為孔明喜悅,又為他懸心,更好奇當今皇帝是何等樣君主,竟敢啟用孔明這年方落冠的年輕人為一州刺史。

如今見到了皇帝,諸葛瑾倒是不奇怪了,觀之便是一代雄主之相。

劉協笑問道:“先生何不去荊州?孔明那裏正缺人手。”話是這麽說,但親兄弟那裏,給的官職總比吳中要強許多。

諸葛瑾既不喜也不惱,只是道:“管理朝廷事務,並非鄉間械鬥,倒是不講究打虎親兄弟的。”

劉協被他逗得一笑,見他安守低位,不慕不怨,忍不住感嘆道:“先生是君子心性呐。”於是便問他在吳中可有交好的俊傑。

諸葛瑾坦然道:“微臣在此地,與步騭、嚴畯交情最好,曾一同遊歷吳中,志趣相類。其中嚴畯最長,微臣次之,步騭又次之。論才學,微臣與嚴畯都不及步騭。”

“既然先生如此說,朕是要見一見那位少年英才步騭了。”劉協又問了幾句他父親與叔父的履歷,便放他下去了。

一旁聽著的曹昂,便在行事歷上記下了“步騭”這個名字,然後端詳著這個名字,微微蹙眉。

劉協正趁著見人的空隙喝水,一瞥眼就望見了,問道:“何事又發愁?”

曹昂被他一問,才意識自己皺眉了,左右無人,便低聲道:“這步騭怕是與孫權的外室同族……”

劉協訝然,道:“仲謀還有外室?”

曹昂便道:“臣也是到吳中之後才聽聞的。那步氏有位女子,與孫權乃是青梅竹馬。後來孫權入長安為郎官,這份兒女之情就算暫且擱置了。兩年之後,孫權迎了江東長公主為妻。誰知道就在今歲,孫權又與步氏在別家宴請之時偶遇,就續上了這一段舊情。雖然如此,孫權還不敢叫外面知曉,只將步氏養在親近之家。臣看情形,大約江東長公主還不知曉。如今江東長公主有孕,誰知道步氏竟也有孕,據臣所知,孫權這幾日正為此事犯愁。如今臣看到這步騭的名字,想起步氏來,這姓氏罕見,兩人大約是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