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但有光[二更](第2/4頁)

不然,就真中了對方的圈套。

李璽紅著眼圈,兇極了,“你要再敢騙我,這輩子都別想做福王妃了。”

魏禹拭去他眼角的小淚花,“嗯,若再騙你,就罰我永遠娶不到金蟲蟲。”

“是嫁!”

“嗯。”

滿朝文武:“……”

能不能有一次不秀恩愛的?

李璽做出了妥協,同時也提了兩個要求。

第一,不許把魏禹關到刑部,要關就關到大理寺,不然就別關。

第二,不能由金吾衛看管,得飛龍衛,人選得由他挑,不然也別關。

門閥一派自然不同意。

李璽就舉著鹿盧劍,“不同意行啊,那我就把人帶回福王府了。”

禦史大夫扶著柱子,氣若遊絲,“聖人,您就不能管管他嗎?”

李鴻一本正經耍不要臉,“我要管得了,他能長成這樣?”

禦史大夫……卒。

李璽贏了。

魏禹脫了官袍、官帽,被飛龍衛帶走了。經過鄭權身邊的時候,扭頭看過去,眼前浮現出一幕幕往事。

那時候,他剛從獵山逃出來,在平康坊討生活,偶然間結識柴氏兄妹,被他們帶進鄭氏族學。

遇到的第一位老師就是鄭權。

鄭權出身鄭家旁支,和嫡系一脈親緣關系很遠,頂多算個小庶族,家有薄產,卻不足以支撐考科舉的花銷,於是在族學中謀了一份

差事。

他對魏禹很照顧,不僅是學習方面,還有生活。

魏禹視他,如師如父。

及至做了官,也是處處以他為榜樣。

忠正清廉,心系百姓,剛正不阿——這些,都是鄭權時常教導他的。

今時今日,鄭權卻不敢偏頭看他,眼神都不敢對過來。

面對李璽時,魏禹盡力放松,讓他安心,出了大殿,心裏的苦才一滴滴往外漫。

他沒想到。

他怎麽都沒想到。

給他最後一擊的,會是他至親至敬的恩師。

百姓們也沒想到,前一刻還被文人雅士寫詩稱贊的魏少卿,後一刻就被扒掉官袍官帽,押進了大理寺監牢。

——這話自然是門閥一派有心散播的。

謠言極盡編造之能事,說得有憑有據,有板有眼,連帶著把魏禹先前的功績也一竿子打翻,把他描述成一個裝腔作勢、攀龍附鳳、以權謀私的大惡人。

還真有人信了!

李璽正在太極殿纏著李鴻讓他把禦史大夫抓過來查問幕後黑手,就見無花果氣喘籲籲地跑過來報信。

“有、有人在百工學堂鬧事,揚言要拆了學堂,揭開魏少卿的真面目!”

李璽騰地起身,馬不停蹄往學堂趕。

他要保住魏禹的心血。

魏禹辛辛苦苦搭起來的場子,他不允許任何人破壞!

剛到門口,便聽到一個清朗的女聲——

“諸位好歹也是讀過書、習過禮的,怎的竟不懂‘三人成虎’的道理?你們口口聲聲說魏少卿貪了錢、做了惡,可見了刑部的公文?可有京兆府的邸報?可聽到聖人明旨?”

“什麽都沒有,僅憑幾句道聽途說,便揚言要拆了官府督辦的京兆學堂,虧了你們還自詡讀書人!”

說話的是魏清清。

從前謹小慎微、不那麽自信的她,今日為了維護兄長,勇敢地對上百余名義憤填膺的學子。

她身後,有蕭三郎,有賀蘭璞、竇季、李木槿、柴藍藍、崔蘭心、王榮榮,這些曾經並肩作戰的年輕人,此時又站在了一起。

加上李璽,人就全了。

“讓他們拆吧!”

“飛龍衛,看清楚了,誰拆了幾塊磚,誰砸了幾張桌椅,一個個全都給我記下來,不用等秋後,明兒小爺就到他家裏找他老子娘算賬去!”

有人不服氣:“你以為我們不敢嗎?”

“你們當然敢了,你們什麽不敢呢?就連拉條幅罵皇後這種事都敢呢!”

李璽微微一笑,“哦,對了,聽說還有人跑到竇老頭家去看了,怎麽樣,他家的祠堂可還好看?”

學子們:“……”

紮心了。

這就是在提醒他們,上次被人煽動做下的無腦事,還有前禮部尚書竇渠的悲慘下場。

李璽給了當頭一棒,蕭三郎站出來發甜棗:“魏小娘子說得對,諸位都是讀過書、明事理的,實在不必如此沖動,只管等著真相大白,若魏少卿真如外邊說的那般,聖人自有明斷。”

柴藍藍接道:“還是說,諸位不信聖人,不信朝廷法度,只信謠言?”

學子們仰頭看著,心中翻江倒海。

台上站的這些人和他們一樣年輕,一樣稚嫩,人家卻能如此鎮得住場、如此侃侃而談,而他們,卻只會被人煽動,僅憑一腔熱血沖動行事。

他們的差距,不僅僅是出身。

沒有人帶頭,學子們不約而同地朝著台上執了執手,默默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