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魁星踢鬥

第一章:地暗天昏一吐光

秦淮河,為長江下遊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水分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起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起於金陵東廬山,兩河在金陵城外方山埭匯合,形成秦淮河幹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門,自東水關流入金陵城,由東向西橫貫金陵。

月明星稀,方山埭,北二十裏,草木之中,兩道身影一前一後在密林中穿行!

走在前面的是一個須眉如霜的老者,跟在後面的是一個膀大腰圓的光頭少年。這二人乃是一對父子,老的名叫譚追,少的名叫譚翻,二人都是江湖上有名的土爬子(盜墓賊)。

“爹!是這麽?”譚翻小聲說道。

譚追收住腳步,摸出一張地圖,辨了辨方位,點頭答道:“就是這兒了,沒錯!”

譚翻一彎腰,卸下了身後的包袱,攤開了來,漏出一節一節的各色打洞器械,譚翻一邊組裝,一邊嘀咕道:

“爹,你說這趟活兒靠譜麽?這地方真的能有大墓麽?”

譚追蹲在地上,嘬著煙袋,低聲說道:

“不會錯的,鬼市的花舍子(中間人)不會放假風兒,肯定是核實了信息,才掛的牌子!來之前,我特意問過掛牌子的花舍子,那花舍子說據史書記載,三國初期,東吳孫權自京口遷都秣陵,並改秣陵為建業(現在的南京),作為京畿重地。赤烏八年,孫權派遣校尉陳勛領兵三萬,開鑿破崗瀆,並斷絕方山下的秦淮河水流,修築了這片方山埭,其一是為了行船運兵,其二便是為了人為的修改風水,憑空造出一條龍脈來?”

“造龍脈幹啥?”譚翻不解的問道。

譚追給了他一個白眼兒,狠狠的那煙袋鍋子抽了譚翻一頓,氣急敗壞的罵道:“平日讓你多讀書,就是不聽!你娘的兔崽子!造龍脈你說能幹啥,當皇上唄!哼,想那東漢末年,天下三分,孫權雖在江東稱王,但畢竟只是偏安一隅,三國爭霸,哪個不想逐鹿中原,一統天下。彼時,在這孫權手下,有一位精通風水青烏術的大臣進言,說孫權家的祖墳龍脈不全,故而只能偏安一隅,若想一統天下,便需要修補龍脈,再造氣運,孫權聞之,便派遣三萬精兵,按照那大臣的指點,開始修補江東龍脈,這修建方山埭就是其中一個環節,誰承想,這龍脈還沒修完,東吳就亡了……此後又過了四百年,唐朝時,袁天罡奉皇命勘察天下龍脈,發現了在江東之地,還有這麽一條半成不成的龍脈,於是將此事上奏了朝廷,朝廷命袁天罡破之,袁天罡說依照東吳那位大臣的布局,孫權下葬的鐘山南麓(蔣陵),乃是龍頭,方山埭這裏正好是龍尾,要破龍脈,不需破壞山河,只需在這方山埭的龍尾處下葬一名煞氣沖天的已故重臣,便能將龍尾釘住,使龍氣無法飛天。試想大唐猛將如雲,屍山血海裏爬出來的人物,哪個不是一身煞氣,哈哈哈,所以,此地下葬的必然是一位沙場老將,哈哈哈,咱們爺倆要是能挖出一副甲胄或是兵器,哎呦呦,唐朝的古物啊,咱們要發達了,哈哈哈!”

譚翻聞言大喜,在手心裏啐了一口唾沫,闕準方位,便開始打洞,不多時,一方斜向內的盜洞就初見端倪,譚追坐在洞頭,伸出手指頭扣了一塊泥舔了舔吐掉,口中喃喃自語道:“花舍子說的沒錯,是有股子甜味兒,這糯米夯土,確實是漢末的套路!”

不多時,盜洞深處傳來一聲土響,一炷香後,譚翻的腦袋從洞口伸了出來,笑著說道:

“爹!通了,咱下去吧!”

譚追收起了煙袋鍋子,解下了自己後面的那個包袱,掏出了一堆油墨和戲袍,沉聲說道:“快扮上吧!”譚翻從洞裏鉆了出來,兩人脫了上衣,換上了袍子,拿手指蘸了油彩,幫著對方再臉上勾畫。不一會兒,就弄好了扮相兒,之見這爺倆兒,一模一樣的扮相兒——黑臉長須,頭戴方頂帶翅烏紗帽,身著蟒龍黑袍服,腰系玉帶,手握朝笏,腳穿大紅雲頭朝靴,面如墨染,額頭一輪白色彎月,鼻子下面一道烏黑髯口!這爺倆兒活脫脫的一副包公扮相。

原來,民國時,戰亂四起,餓殍遍地,挖墳掘墓的土爬子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湧現,這也就造成了江湖上的盜墓賊,職業素質良莠不齊,半路出家的二把刀占了絕大多數,這些個二把刀占星定位、機關風水、搜山尋龍、歷史掌故等必備技能一概不會,全仗著兩膀子力氣,一頓胡掘亂刨,這種人,你指著他發現大墓,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呢,這種人也有優點,那就是聽話、勤奮,關鍵是還這種勞動力還便宜。所以,很多玩兒古董的藏家,在文物上發現了墓的線索,就去鬼市上掛牌兒,讓中間人聯系這種二把刀盜墓賊,藏家出圖,二把刀土爬子們出力氣,挖出來東西後,藏家負責找銷路,賣了錢,帶上鬼市的中間人,一分為三!至於為什麽譚追和譚翻這爺倆兒要搞一身包公的行頭呢?其實就是為了裝膽兒,因為向他們爺倆兒這種二把刀,一不會茅山道士那套畫符作法的本事,二也不懂正規盜墓賊捆屍鎮棺的手段,三又沒有長槍短炮的硬家夥,下了墓,萬一遇到個什麽事兒,那心裏也跟著慌啊!不過,這幫盜墓賊聽說,凡是鬼都怕包公,只因為民間傳說,這包公鐵面無私,頭頂明月,百日審陽間,夜晚斷陰間,號稱閻羅王包,前本居第一殿,因憐屈死,屢放還陽伸雪,降調地府第五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獄,故而這鬼怪最怕包公。所以這爺兒倆尋了這麽兩身行頭,搞了一套扮相兒,為的就是下到墓裏之後,給自己壯個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