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四份名單(2)

“接下來我和你介紹介紹第三個嘉賓,南京匯通當鋪老板:陳天頂。”曾養甫似乎口幹了,端起杯子來,喝了口水:“這是一個藏得很深的人。”

“多深?”楊開忽然覺得,這曾養甫像是個菜市場說書的,每次開口,都很吊人胃口。

“很深很深,深到連軍統的間諜費盡心思,才只刨開了他的第二層身份。若不是我義父親自出馬,恐怕這位老油子的第三層身份,得跟他一起進棺材了。”

“哦?”

“陳天頂,今年五十一歲,明面上是匯通當鋪的老板,還是個富紳。但實際上,卻是方圓五十裏‘土夫子’的總瓢把子,主持著南京幾大古董市場的營生。他的身份是假的,究竟叫不叫陳天頂,至今還是個謎。但他在道上的稱號,確是叫‘摸金陳’。”曾養甫說道。

“這家夥還真是富得流油呀,總瓢把子我知道,大概就是首領的意思,但土夫子怎麽說?挖泥巴的莊稼漢?”楊開不明所以。

“不,不!”曾養甫笑著否定:“這土夫子是他們那一行的專業術語,說白了,就是盜墓賊的意思。現在戰火紛飛,大家都知道中國這塊土地裏有許多寶貝。於是,日本人也在挖,軍閥也在挖,這些盜墓賊也在挖,這些年,也不知道有多少古墓遭了毒手。土夫子們盜了那些陪葬品,就轉手給古董店牟取暴利,一來二去,也就有了自己的一條經營線了,而陳天頂,就是這條線的線頭。”

“既然知道,你們為什麽不抓?”楊開皺了皺眉,說實話,他對這些盜墓賊很是反感,從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開始,中國這個可憐的國家就連自己的東西都保不住了。幾十年來,不知道有多少珍貴的國寶,被傳教士和盜墓賊賣到了海外,以至於,中國人連看自己家裏的東西,都得去外國的博物館,這不得不說,是中國式的悲哀。

“抓?”曾養甫仿佛在聽笑話:“土夫子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常年走南闖北,你抓得完嗎?”

“與其在那瞎操心,倒不如讓他們自己建立一個秩序,也方便我們管理。再說,這陳天頂還是挺懂事兒的,每筆交易,稅收都一分不差的交上來,而且但凡明器,都只賣給古玩商,絕不賣給外國人。所以一直沒觸碰到我們的底線,久而久之,也就聽之任之了。”

“言盡於此,這些都只是陳天頂的第一層皮和第二層皮。現在我和你揭揭他的第三層皮!”說到這,曾養甫眼神一凜:“這老不死膽兒倒是不小,義父下了大力氣去摸底,才發現,他竟和十年前的孫殿英東陵大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東陵大案?!”楊開手中的煙盒落在了地上。

他很驚訝,這實屬正常。作為那個年代的人,你可以不知道天氣預報,也可以不知道蔣介石和汪精衛,但你卻肯定知道孫殿英和他主謀的東陵大案。

所謂的東陵大案,是指一九二八年秋季,滿清皇陵所遭受的滅頂之災。這場災難損失之大,影響之惡劣。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當時正處於軍閥混戰的諸侯時期,各地部隊尾大不掉。中央政府為了擴充實力,以裁軍和整編的辦法招兵買馬,排除異己。這一舉措,立馬就惹惱了一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原奉系軍閥孫殿英。

孫殿英為人貪婪,見利忘義。以他的秉性,自然不甘心就這麽被蔣介石吞並,於是便準備自立門戶,和中央軍分庭抗爭。但打仗打仗,打的就是人和錢,想要搞自己的小九九,軍餉不湊齊,萬事都得作罷。思來想去,滿面愁容的孫殿英終於把目光放在了清東陵上,在他的眼裏,那哪裏是什麽墳墓呀?分明就是堆積如山的雪花白銀呀!說了就做,三天之後,他便借著軍事演習的機會,率領大股部隊,浩浩蕩蕩的開進了東陵。

清東陵曾經是一塊與世隔絕、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順治皇帝開始,先後有五位皇帝葬在這片虎踞龍盤之地。

而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慈禧太後的陵寢。

這個統治大清朝長達半個世紀的老太後,一生卑躬屈膝,視列強瓜分中國而不顧,當真應該千刀萬剮。不僅如此,她還是個奢侈的主兒,經常在挪用了大半個國庫之後,連眼皮都不眨一下。她的地宮興建於清末,工程前後耗銀將近三百余萬兩,持續十四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據說,慈禧的地宮的豪華程度,連紫禁城都難與為匹。

二十世紀前後,經過土匪和軍閥的歷次劫掠,地面上各座陵寢的陳設珍品所剩無幾,剩下的唯有深埋於地的慈禧地宮。這時的一份神秘筆記很可能幫了孫殿英的大忙。據傳當時有一份《愛月軒筆記》,是晚清太監李蓮英口述,由其侄子執筆寫下的。它詳細記載了慈禧地宮中各式各樣的陪葬品和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