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的古董(第2/4頁)

對此,《酉陽雜俎》作了獨家記載:

翊善坊保壽寺,本高力士宅,天寶九載,舍為寺。初,鑄鐘成,力士設齋慶之,舉朝畢至,一擊百千,有規其意,連擊二十杵。經藏閣規構危巧,二塔火珠受十余斛。河陽從事李涿,性好奇古,與僧智增善,嘗俱至此寺,觀庫中舊物。忽於破甕中得物如被,幅裂汙坌,觸而塵起,涿徐視之,乃畫也。因以州縣圖三及縑三十獲之,令家人裝治,大十余幅。訪於常侍柳公權,方知張萱所畫《石橋圖》也。玄宗賜高,因留寺中,後為鬻畫人宗牧言於左軍,尋有小使領軍卒數十人至宅,宣敕取之,即日進入。先帝好古,見之大悅,命張於雲韶院。

長安翊善坊保壽寺是玄宗時代紅人高力士的舊宅。

當時,官宦人家有一個習慣:把宅子施舍為寺。就算是積德吧。天寶九年(公元750年),高力士將自己在翊善坊的一處地產施舍為寺,即後來的保壽寺。據說,保壽寺建造之初,寺鐘鑄成,高力士在寺內設飯局慶賀,朝中大臣都來了,按潛規則,大臣們不管是誰,只要擊一下新鐘,就要現場施舍成百上千的銅錢。有大臣撞起鐘來沒完,過手癮,反正不管擊多少下,都得扔下一堆錢。

當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迅速淪陷,很多大臣的府邸都遭叛軍打劫,唐朝宮廷所藏的珍寶古董,很多都流失了。

又過了幾十年,到了寶歷年間(公元825年~826年)。寶歷是後來被宦官謀殺的唐敬宗的年號。這位少年皇帝有些問題:性情任性而暴躁,喜歡打馬球、捉狐狸,夜宴淫樂,即位之初就不聽大臣勸告,執意帶著女人去驪山泡溫泉。他只享有了兩年的帝國,隨後死於非命。

敬宗在位的兩年裏,帝國倒也沒發生什麽大事:

白居易到蘇州赴任;

在徐州,又有驕縱的軍士嘩變,但很快被撲殺;

後來“牛李黨爭”的主角、《玄怪錄》的作者牛僧孺擔心喜怒無常的皇帝收拾自己,於是請求出任武昌軍節度使;

牛後來的對手李德裕則從鎮江任上獻《丹扆六箴》給皇帝,規勸他別太任性,要有個做皇帝的樣子。

總之,寶歷年間,人們各有各的活法,本故事的主人公李涿也是這樣,他正在搜集各種字畫。

李涿在河陽郡做文書工作,業余收藏古玩。

這一天,李涿因公幹來到長安。

他跟保壽寺僧人智增是舊相識,遊覽該寺時,無意間在倉庫的破甕裏發現一卷東西。上面滿是塵土。李涿仔細觀看,竟是一幅畫。他一眼就看出此畫不俗,是定有來歷的,就拿別的東西跟看守倉庫的僧人宗牧作了交換。雖然他對字畫有些研究,但卻沒能識得這幅畫。

裝裱後,李涿帶著畫慕名去拜訪大臣、書法家、字畫鑒賞家柳公權。後者大驚,因為他一眼就看出此畫是失蹤幾十年的張萱的名作《石橋圖》:“你何以有此畫?”

李涿也吃驚不小:“是在保壽寺意外得到的。”

柳公權定了下心神:“如此說來就對了。張萱作此畫時,還未進入宮廷,而是在做信安郡王的幕僚。當時曾隨郡王遊石橋,繪成此畫。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1年),郡王將其獻於玄宗。到天寶年間(公元742年~755年),玄宗又將其畫賜予高力士。而保壽寺,正是高力士的舊宅。”

這幅畫在開元年間誕生,到“安史之亂”失蹤,再到寶歷年間被發現,首尾不過百年。但由於該畫極盡天工之美,所在在當時就已經價值連城。

李涿當然很愉快,但高興了沒多長時間,就有皇家禁軍神策軍將領找上門。

將領:“聽說你最近在保壽寺得到了一幅畫?”

李涿:“你們是……”

將領:“把畫交出來吧。”

李涿:“為啥?”

將領:“我們是帶著聖旨來的。”

原來,那叫宗牧的僧人後來覺得不對勁,於是將事情報了官,說被換走的有可能是一幅皇家名畫,於是敬宗皇帝派神策軍將領來查,發生了上面的一幕。

這是令人憤怒的一幕。但可憐的李涿,除了把心愛的畫交出來還有什麽辦法嗎?

敬宗在史上以任性貪玩著稱,有三個愛好:打馬球、捉狐狸、看百戲。其實,還遺落了他一個非常正經的愛好,就是喜歡字畫古董。但你也不要認為他就多高尚。皇家收藏字畫的傳統始於太宗李世民。世民酷愛字畫,尤喜王羲之舉世皆知,在貞觀年間(公元627年~649年),他專門下詔,派人到民間搜羅字畫。此後,成為唐朝歷代皇帝的傳統。

所以,在成為傳統後,一旦有人意外收藏了名畫,就有可能被皇家“征”了去。

在當時,甚至發生過打著皇家或權貴的名號進行欺詐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