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元節

人來人往的廢墟

爆竹聲裏

飛出彩色的蝙蝠

來回穿梭

人們走來

人們走去

好熱鬧的廢墟

我看到不存在的蜘蛛

拼命地吐出鐵絲

網住燈火、網住貨物──

啊,我看到了

有人

飄來又飄去

1

農歷七月十五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鬼節。在這個日子裏,人們忙著祭奠死去的人。民間有許多關於中元節的傳說,比如說在這一天,鬼門會大開,陰間的鬼會紛紛湧上陽間,享受親人的香火供奉。傳說,在這一天,人們做事一定要小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會招惹到一些“不幹凈”的東西。當然,這些都是民間傳說,沒有什麽科學依據,卻也是千百年來形成的習俗。雖然很大一部分人並不相信,但卻不會去故意“犯忌諱”。

中元節這天,人們照例要為去世的親人上墳燒紙錢,還有名為祭祖的活動。在土葬越來越少的今天,多數人都是往公墓去,也有少數人上山,在層林疊翠之中,尋找著那一個個猶如饅頭模樣的封土堆。

我的爺爺早就去世多年,他的墳和太爺爺的墳同在一片林子裏。奶奶一年前去世,按照她死前的要求,家裏人並沒有把她和爺爺合葬,而是送入火葬場火化,骨灰被我親手灑進了一條河裏。爺爺的墳在父親的老家,離我們現今居住的城市比較遠,而父親最近風濕發作,只好讓我去給爺爺和太爺爺上墳。

在我們家鄉的風俗裏,為祖宗上墳祭祀的必須是家中的男丁,女性是不行的,所以有些思想落後的地區,如果家裏生不出男孩的話,就會被人恥笑絕戶了。絕戶說的不止是血緣的傳承,還有死後無人祭祀——這點也是重要因素。

走前,我媽照例囑咐了我不少話,還給我帶了不少東西。我大咧咧拎著行李袋,向她揮手道別,卻忽略了她擔憂的眼神。

2

爺爺的老家在一個小鎮上,他和我奶奶一共生了四個孩子,中途夭折了一個,現今就剩下我父親和兩個姑姑,現在還住在老家的,就只剩下我大姑一家。

我已經好幾年沒見過他們一家了,這幾年,父親每年去上墳回來,心情都不太好,問他原因他又不肯說。久而久之,我對大姑一家的印象也慢慢地變得不太好了,所以這一趟去,我還真有點兒不太情願。

我暗自決定上完了墳馬上就回家,即便是大姑挽留我,我也得回來,省得再惹上一些糟心的事。

到了百水鎮,我一下車就看到了大姑的兒子——我的表哥,他的模樣沒怎麽變,正蹲在站點前抽煙,目光有些呆滯地盯著灰撲撲的路面。

我一下車就喊了他一嗓子,他猛地擡起頭,瞅了我半天才露出一抹笑容,我想他一定是認出我來了。

表哥名叫汪保升,小時候我身體不好,經常躺在醫院裏,而他卻因為太過淘氣,每天被大姑追著揍。那時我非常羨慕他,期望自己也有個和他一樣的好身體。哪知,等這一天終於來了之後,我們卻因為搬家,逐漸和他們家斷了聯系,唯有我父親每年都會回來上墳。

“保升哥。”我淡淡地打了聲招呼。

保升哥卻對我異常熱情,殷勤地搶過我的行李袋,話雖不多,卻句句中聽,弄得我也沒辦法再冷淡下去。攀談幾句後,多年沒見面所產生的生疏感漸漸退去,我也開始高興起來。再怎麽說我們都是血脈相連的親人,即便幾年沒聯系,深入骨髓的東西卻不會因此而改變。

大姑家住的地方離車站較遠,我走在這個多年沒來的小鎮上,發現這裏的中元節氣氛比我現在所居住的城市更加濃厚,很多人家的門口兩邊都掛著桃符。這裏說的桃符,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並不是指舊時春聯的代指。這裏的桃符多數是用巴掌大小的桃木所制成,上面還刻著精致的人像,人像下面有字,分別寫著:神荼、郁壘。

關於這兩個人的傳說,也許有很多人都聽過,《山海經》裏也有過記載。據說他們是兩位神將,當發現有危害人間的惡鬼出現,就會用芒葦編成的網子捆住他們,並把他們丟去喂老虎。自周朝起,每逢歲末,人們就用桃木板刻上神將的圖像,將他們掛在大門的兩側。

桃符其實就是春聯的原身,一代代傳下來,就演變成了現在的春聯。

前面我已經說過,百水鎮家家戶戶大門上掛著的,並不是演變後的春聯,而是真正的桃符。我隱隱約約記得,很多年前百水鎮就一直傳承著這個習俗,不清楚具體的原因,但是每年臨近中元節的時候,鎮上人都會弄來很多桃木,交給鎮裏那幾個手藝很好的老木匠,他們會把桃木日以繼夜地雕刻成線條簡單卻精致的桃符,之後分發給每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