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經歷(第2/2頁)

“可就在我十五歲那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莊稼被蝗蟲吃得幹幹凈凈。禍不單行,接著又發生了瘟疫。一時間,家家戶戶都死人,一個村子中一天中竟死去十幾人,甚至幾十人。”

不久,我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個月,我那老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我和二哥眼看著親人一個個死去,家裏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可嘆我老父一生勞苦,生無立足之地,死無葬身之處。

我和二哥放聲痛哭,驚動鄰居劉繼祖,給了我們一塊墳地。我們兄弟二人好不容易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

說到這裏朱元璋仍難抑悲痛之情,沉聲道:“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不到半個月,昔日和睦溫暖的家不存在了,父母的疼愛也一去不復返了。家破人亡的慘痛,使我仿佛跌進了無底深淵。為了活命,我與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戰火連天之中,朱元璋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時光,又回到那段悲慘的歲月當中,不知為何所有的廝殺聲都掩蓋不住他輕輕的話語,林麒聽得清清楚楚,不禁想起自己小時,真個是與朱元璋一般淒慘,所幸的是他遇到了師傅周興。

朱元璋繼續囈語似的訴說:“我實在走投無路了,想起幼時曾經許願舍身的皇覺寺,於是就去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裏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我在寺裏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整天忙得團團轉,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可是,我做行童不久,寺裏的糧食不夠吃了,寺裏也得不到施舍,主持高彬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我才做五十天行童,而且還不會念經、做佛事,但是沒有辦法,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樣子,離開寺院托缽流浪。這一年我十七歲。”

我邊走邊乞討,聽人說哪裏年景好就往哪裏走,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三年後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三年中,我跟野狗搶過食,我為一個饅頭殺過人,為了有口飯吃裝作人家的孝子賢孫,去哭墳,我什麽都幹活,只為了活下去,為了吃飯,我加入了明教,但我不相信真的有明王能夠降臨世間,天上縱有神明,也不會理會凡人的生死,我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後來的事你也知道了,我回到了皇覺寺,仍舊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

隨後周德興前來找我,就認識了你,林兄弟,想想當初為了那一百兩銀子,提心吊膽的跟著你,生怕你給不了,如今想來仍是覺得好笑,但你知道嗎?有了那一百兩銀子,我才能活下來,到了濠州城,湯和幫我活動了個好位置,在帥府當差,成了個九夫長,我拼命殺敵,努力上進,卻被猜忌,差點身死在濠州城內,從那以後我的一顆心就變得越來越冷,因為我知道在這個亂世當中,我不殺人,別人就要來殺我!

林兄弟,換做是你與我一樣從屍山血海之中一步一步的走出來,當你再看到眼前這一切的時候,是否還會悸動?

林麒沉默半響,仔細想想,照他這偏激的性子,若真如朱元璋一樣超不保夕,怕是還要比他更加兇殘偏激的厲害,忍不住嘆息道:“我父母也再那場瘟疫中死去,我之前半生與朱大哥一般無二,只是我遇到了一個好人,才不至於淪落如此。若不是遇到師父,也不知道如今是個什麽模樣。”

朱元璋望著遠處的烽火連天,忽地笑了笑,對林麒道:“林兄弟,這些話我從未對人說過,此一戰,勝負難料,我心頭壓的也重,若是不敵陳友諒,這輩子也就活到頭了,今日裏跟你說說,也是因為生死關頭之際,說出來輕松而已。”

林麒點點頭,朱元璋忽然道:“林兄弟,我教你一件事,人世間沒有什麽公理,也沒有什麽對錯,有的只是勝者為王!”

勝者為王四字一出口,江風忽地就刮了起來,吹動戰船朱字大旗獵獵而響!